本年度的《伊朗发展报告》分析了伊朗政治、经济、外交与社会领域的发展现状。
政治领域,伊朗政治局势整体平稳,顺利完成了议会与专家委员会选举,保守与改革势力保持相对均势。
经济领域,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胀率下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制裁逐步解除,伊朗回归原油市场,石油产量与出口量均有所增加。
外交方面,伊朗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灵活,在地区内,伊朗与沙特关系紧张,与阿富汗保持密切交往;与欧盟在各领域开展了合作,加深了与俄罗斯的关系,但与美国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社会领域,本报告分析了伊朗农业与粮食安全、石油与天然气、高等教育、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禁毒、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报告还从中国对伊朗能源投资、中国企业在伊朗的社会影响力、伊朗高校青年群体对中国的印象、伊朗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等方面,分析了伊朗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认知,中伊关系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官方与民间长期不懈的努力。
张立明: 张立明 河南镇平人,1967年生。北京大学硕士,伊朗德黑兰大学博士。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波斯语副教授,主要从事波斯语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主要成果有《波斯语语法》《波汉汉波精编词典》,合著《伊朗——东西方文明汇合点》《伊朗概论》,译著《中国文学》等。
陆瑾: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中东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东国际关系及伊朗问题。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伊朗德黑兰大学,获波斯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成果有专著《利玛窦〈中国纪〉波斯文本研究》(波斯语)和《伊朗——东西方文明的汇合点》(合著),先后在《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阿拉伯世界研究》《世界知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性论文有《伊朗政治温和派的崛起及其影响》《“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合作》《历史与现实视域下中伊合作:基于伊朗对“一带一路”认知的解读》《试析鲁哈尼“重振经济”的路径与制约——兼议哈梅内伊的“抵抗型经济政策”》《耐心,让巨龙腾飞——伊朗学者眼中的中国》《鲁哈尼政府外交政策与地区稳定》《当代伊朗公民社会状况探析》等。
冀开运: 1966年生,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世界史专业地区国别史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特聘专家和学术委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发表80篇学术论文,其中2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包括《世界历史》《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等。主持并完成12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独著和合著12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