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加快,增速明显高于2016年。不断加码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长短期利率管理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再加上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使日本经济主要指标趋好。在国际股市回升的影响下,日本股市飙升,日元汇率平稳,出口增加,通缩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2018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持续好转的背景下,日本经济仍将保持温和复苏。但特朗普实施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给世界经济的走向带来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日本经济带来负面影响。2017年的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突破性改善,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结束了长期负增长局面,获得较大幅度的正增长。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随着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中日经贸合作也将继续保持回升势头。但是,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一旦贸易战成为现实,对中日经贸关系将产生不利影响。不过,从长期着眼,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新时代新气象,这也为中日经济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新时代背景下的中日经济合作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但前景是乐观的。
本书虽然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中日经贸关系”为专题,但是,为了保持本蓝皮书内容上的连续性,依然在总报告中保留日本经济的现状、问题和走向的分析内容,但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中日经贸合作问题。设有“中日经贸合作现状与课题”、“中日双边贸易、投资与政府资金合作”、“中日两国在重点领域的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日合作与竞争”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合作与竞争”五个栏目。全书以总报告为基础,对日本经济、特别是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中日在主要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之间的合作与博弈以及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刘瑞: 女,1970年7月出生,陕西人,1991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1998年获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日本金融、中日金融制度比较等。代表性作品有《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困境与挑战》(专著,2010),并在《经济学动态》《日本学刊》《国外理论动态》等报刊发表论文及专业文章数十篇。
叶琳: 女,1982年7月出生,四川人,200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日语系,2007年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开始攻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课程。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日本经济体制等。代表性作品有《21世纪初日本企业经营的制度环境变革分析》(《日本学刊》2010年第1期)、《国际经济学导论》(合译,2011)等。
张季风: 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区域经济等。代表性作品有《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论》(专著,2004)、《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专著,2006)、《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经济卷)》(主编,2008)、《日本经济概论》(主编,2009)、《不断扩展的东亚产业协作》(主编,2010,日文版)、《日本能源文献选编:战略、计划、法律》(编译,2014)、《日本经济结构转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国家智库报告,2016)、《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专著,2017)、《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主编,2021)、《日本泡沫经济再考》(合著,2022),其他有关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学术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