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民族的研究历史十分悠久,成果颇丰。但是到了今天却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研究,与相关学科联系甚少,所以研究空间变得狭小,发展缓慢。因此中国西南民族历史的研究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方法论上除了历史学原有的方法之外,最有建设性意义的就是对中国西南民族进行历史人类学研究。唯此,中国西南民族历史的研究才有可能突破,取得更大的发展。
何明: 1959~ ,浙江义乌人,云南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材研究基地云南大学民族教育教材和管理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华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泰国清迈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理事。研究重点集中于民族关系、边疆民族、艺术人类学、民族志方法等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西南部分)”首席专家、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研究工程教育部重点编写教材项目《人类学概论》第二首席专家。在《民族研究》、《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月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登。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学术奖多项,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
李志农: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天路通衢——滇藏公路建设与滇西北各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研究》《云南迪庆人才状况调查》《我们是谁?——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身份重构》《融痕——滇西北汉藏文化边缘奔子栏藏族村落民族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