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作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判断,它深刻揭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制定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略及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由总报告、政策理论篇、改革创新篇、实践借鉴篇和附录组成。总报告重点对如何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群众体育领域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的测量为核心,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量度其绩效的基本价值取向,设计了一套符合新时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需求的结构绩效测量模型,旨在研判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并提出了今后提升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的对策建议。
郑家鲲: 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学术部主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高级访问学者。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上海市曙光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执笔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第三方评估》、《上海市“十三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规划》、《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及其他横向部委委托项目、规划编制、政策制定10余项。在SSCI、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专著、教材4部。
曹可强: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常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社会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2年获上海市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与供给模式研究——以上海、杭州市为例”;主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我国体育场地建设、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主持完成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16年重大约标项目“足球产业开发的相关理论研究”;主持完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选择与制度安排”、上海市科委重点支撑项目“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适宜体力活动能量代谢的关键技术研究”等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体育产业概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机制创新与制度安排》、《青少年体力活动方案与评价指导手册》,主编《大学体育》、上海市高中《体育与健身》等教材6部,主编《五环旗下的精彩人生》、《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与实施》等著作6部。在国内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戴健: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计算机应用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信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20项;出版专著2本,作为主编和编委出版学术成果5本,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体育报》等报刊和《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党政论坛》和《欧洲体育科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等单位10余项科研奖励,多项成果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体育主管部门采纳,成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刘国永: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群众体育部部长,中国奥委会副秘书长、群众体育部部长,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协会(ASFAA)执委、司库,亚洲轮滑协会会长、中国轮滑协会主席。长期从事群众体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参与《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多项重大法规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