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9)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安徽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以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取得骄人成就。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态势稳中有进,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实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全面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三重一创”培育创新强劲动能,文艺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民生工程品牌助力精准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精细化,民营企业发展跑出“安徽速度”,生态优先绿色战略成果显著。但是,新时代下安徽高质量发展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济下行承受压力明显、科技创新能力仍显薄弱、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决策,推动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客观反映了2018~2019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安徽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研究,并指明了新时代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在开放创新篇,提出安徽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在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加强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在分工合作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同时,建设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西大门”,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加快安徽省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在人口发展篇,首先从整体视角研判了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人口发展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应对安徽人口发展变化的策略;其次,聚焦安徽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过程与变化趋势,提出新时代扩大安徽中等收入群体的措施;最后,用文献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建立了综合人口承载力模型,通过对合肥市就业、住宅、道路、排水等因素的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下2016~2025年合肥人口承载量。在乡村振兴篇,立足于实践调研,深入分析了安徽省农村经济、政治、公共文化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在文献梳理、模式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中央的政策规划,研究安徽省乡村振兴的优势、劣势,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有效路径。在文化建设篇,一方面,重点分析新时代徽州传统文化遗存的开发情况,进而探讨新时代徽州传统文化遗存的开发路径及产业培育问题;另一方面,分别以芜湖县和肥东县为例,通过翔实的经验研究,探讨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的关键领域,以及“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在专题报告篇,重点关注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黟县模式”、“绿色殡葬”政策实施的安徽路径以及长三角区域人才集聚机制。篇末通过构建安徽省社会发展指数体系,发布了2017年安徽社会发展指数及其排名,实时把握安徽社会发展动态。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