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0)

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经济体和企业都面临了巨大挑战。在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即便是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大集团也难以幸免于难而无奈倒闭。巨大的冲击使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为了走出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各国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欣慰地看到,2009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率先复苏,中国的产业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还获得了提升。因此,人们迫切地想知道,由危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道。

本报告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危机也许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至少危机使那些不顾国情而盲目谈产业升级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目前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是什么。在危机中,中国工业表现良好,不仅快速恢复了生产,而且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能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危机的快速反应及有力执行;二是中国企业积极应对危机。中国有一大批创业型企业家,拥有很强的对企业的控制力和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力,从而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波动中争取主动,把企业的决策快速转变为企业的行动,从而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可以说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表现也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重要微观基础。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制造业将面临气候变化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加速回潮与中国出口增长压力加大的挑战,以及比较优势变化与产业升级的挑战。但是,我们仍然对中国经济在今后15~20年内保持高速增长怀有信心。因为,中国人均GDP相对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旧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具有组织保护(政府的执行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基础。可以说,经过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后危机时期”,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步伐也将更快。

利用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和2010年半年报财务数据指标,《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0)》对1151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跟踪和监测。从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1151家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继续呈现明显的梯队结构。和2009年监测结果相比,上市公司的规模竞争力水平出现回升,但是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水平均有所下降。这一方面说明在国外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刺激政策双重作用下,中国上市公司顽强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在经营效率还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平稳增长方面,都尚未摆脱危机影响。上市公司竞争力整体水平有所下滑,但也有部分规模较小、富有效率、增长迅猛的上市公司敏锐地捕捉到经济调整中出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升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相比之下,部分规模庞大的传统强势上市公司,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方面则略逊一筹。

从综合竞争力百强的行业分布来看,百强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行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房地产业、医药生物制品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另一方面,中国区域竞争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广东、北京、上海、山东等省份仍然保持区域竞争力突出优势的同时,西藏、河南、内蒙古等省份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而宁夏、新疆等省份的竞争力则相对下滑。

本报告不仅对热点行业的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还对三一重工、金风科技、上海汽车的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度的案例研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