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系统分析了2010年河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对2011年河南文化建设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认为,即将过去的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下,积极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在展望2011年河南文化发展趋势时,本书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最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未来五年,无疑将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走向繁荣的黄金五年。具体到河南来讲,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不仅具有区位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还有突出的文化意蕴。建设中原经济区,大力发展和彰显中原文化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同时,中原文化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突出优势和强大支撑。
本书提出,要努力将河南文化发展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结合起来。一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引领推动作用。中原崛起,文化先行。在文化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个层次中,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居核心地位,发挥着引领实践的功效。中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任务,首先也应体现在这个方面,即凝心聚力、引领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聚合辐射作用。河南既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既有丰厚的革命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亮点纷呈。这些文化亮点对于提升形象、营造发展新机遇至关重要,是区域竞争的制胜法宝。要围绕中原文化的突出亮点做文章,整合区内文化资源,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形成文化高地,重塑中原文化的辉煌,重振中原大地的雄风。三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提升作用。中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厚重这一优势,进一步树立“生产性保护”的理念,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打造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西部文化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支撑带动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毛兵: 男,河南滑县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老子学会秘书长。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组织管理和学术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河南现实问题和中原文化,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论著5部,研究成果有2项获省级一等奖。
张锐: 女, 河南省方城县人, 历任河南省委外宣办( 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和社科理论研究工作, 著有《河南走向现代化》、《河南改革开放30 年》、《河南文化发展与繁荣》等多部学术著作,主编《河南经济蓝皮书》、《河南文化蓝皮书》、《崛起的中原丛书》等, 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内报刊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10 多项, 主持完成的多项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采纳。《河南改革开放30 年》、《崛起的中原丛书》等多项成果获得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卫绍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文化学。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和文化学研究,发表《竹林七贤——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陶渊明与六朝文人隐逸之风》等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魏晋文学与中原文化》《魏晋文学的多维观照》《六言诗体研究》《神秘文化与中国人》等研究专著10多部。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竹林七贤集》辑考及研究”以免于鉴定等级结项。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布局及发展路径研究”、一般项目“中原文化与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和“河南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实践问题研究”、“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10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
李立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河文化》副主编。长期致力于甲骨学殷商史与中原文化研究,在《考古与文物》《中国历史文物》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并编著《中原文化解读》《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等著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连续多年参与河南省委省政府文化建设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和省内外文化专题调研活动,对河南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实践感悟和理论积累。主要研究方向为黄河文化、姓氏文化。
谷建全: 河南唐河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首批人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化名家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自主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科技经济、区域经济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15部,主持国家级、省级重大研究课题3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0余项。发表理论文章、研究报告15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5项,主持编制区域发展、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等各类规划100余项。多项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获省领导批示。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科技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