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21~2022)

“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主导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民生保障实现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开放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振兴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积累,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内生动力不足等综合因素影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市场规模不足、缺乏带动力强的增长极、地区发展环境不优、外贸处于价值链低端等制约因素。“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应“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学谋划、创新思维、补齐短板、推陈出新,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动力系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目标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通过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020~2021年,东北三省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粮食产业绿色化水平,加快推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粮食储备能力不断加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已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核心区。但是,目前东北三省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豆、玉米种业科研攻关难,农作物防灾抗灾能力弱,农户粮食储备差等。2020年我国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战略,对于东北三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十四五”时期,东北三省粮食产业发展应从由要素驱动向效益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作用,高度重视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育种的科技攻关,关注绿色功能性粮食产业的发展,提升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2020~2021年,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但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产业结构偏重、绿色低碳压力较大、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多管齐下,做好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现代化升级等关键工作。

2020~2021年,东北地区服务业经历了艰难的复苏过程,恢复性增长势头逐渐趋稳,重点行业逐步回暖上升,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疫情常态化趋势明显,服务业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而且,服务业自身也存在发展质量不高、企业竞争力较弱、要素供给不充分等问题。2021年,东北三省要继续按照国家和省级决策部署,通过促进服务业提质扩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策略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2021年,东北三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着人口总量持续下降、老年群体出现新特点与新需求以及人口红利新变化等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为进一步加快东北三省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应重视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从优化完善生育政策,构建多元化生育服务体系;转变人口发展观念,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吸取国外经验教训,实现政策与措施协同推进几个方面入手,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问题,实现经济目标和人口社会协调的跨越式发展。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