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协同对接,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通过川渝两省市的共同努力,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包容和谐、美丽宜居、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城市群。
为了系统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过程,成渝蓝皮书编委会组织了高水平研究团队,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设立背景、发展历程、发展战略、合作模式等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1个总报告、5个专题报告、3个案例分析报告。总报告系统阐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况与形成过程,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对策建议。专题报告总结了成渝地区加强合作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提出了优化和稳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供应链的对策、加快重庆市发展、规划建设成都都市圈的系统设想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思路。案例报告选取了《达州建设川渝陕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研究》《开江县发展战略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泸州红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均是经过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形成的具有战略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肖金成: 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自然资源部特邀国土空间规划专家、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发起人)、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先后主持了西部发展战略研究、21世纪特区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空间布局研究、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研究、成渝城市群规划研究等数十项重大研究课题,出版《国有资本运营论》《西部开发论》《第三增长极的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京津冀经济合作论——天津滨海新区与京津冀产业联系及合作研究》《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乡村振兴新动力》等多部著作,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制定的亲历者,被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评为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厉无畏奖”。
王德才: 经济管理咨询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专家联盟专家,现任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记录中国频道主编、《四川农村年鉴》编辑部副总编辑、四川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在担任《四川农村年鉴》副总编辑期间,力推精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川农村年鉴》相继荣获省级、国家级多项大奖。其间,先后担任《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发展报告》编辑部副总编辑,《四川三农文集(2014)》《四川三农文集(2015)》《四川三农文集(2016)》编辑部副主编,《四川生态文明》杂志总编辑,《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编委,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等职。
兰传海: 经济学博士,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四川省区域发展学会会长。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所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先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基础产业司挂职,在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公司任职。参与了《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广西在中国—东盟深化合作中的战略地位研究》《赤水河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规划研究的编写工作。主持或主研了我国扶贫开发专项投资分配应用研究、京津冀地区发展涉及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等课题;出版或发表《扶贫攻坚实践与地方经验》《零售企业海外扩张研究》等学术专著以及学术论文多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