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

2021年,北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五子”联动推进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数字化公共服务发展迅猛。

科学技术方面,研发投入强度达6%以上,连续四年蝉联“自然科学-科研城市”榜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中北京排名全球第4位,发明专利稳居全国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数183.1件,技术交易成交额增长10%,数字经济总量1.24万亿元,占GDP的41.7%,率先推出两个新冠疫苗,累计生产50亿支,建成了昌平、中关村和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设施集群初步形成,发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开展高新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试点。基础教育方面,率先启动“双减”专项治理行动,实施《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全市原审批备案机构压减超过80%,无证培训机构动态清零,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3万个,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和接收小区配套学校等方式新增中小学学位2.8万个。文化和旅游方面,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全市公共文化设施6844个全部免费开放,基本形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书香北京”,构建全面阅读体系,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48项重点任务。社会保障方面,突出稳就业和保民生主线,启动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延续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符合条件的46.5万家企业陆续收到返还资金10.3亿元,政策受益面提高到72.6%,完善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水准,2021年达到96.9%,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保覆盖范围超过2000万人。基础设施方面,注重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打造韧性和安全城市,围绕新型网络、数据智能、生态系统、科创平台、智慧应用、可信安全六大领域,开展大规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方面,开展各种专项行动,打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截至2021年11月,全市累计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3万余起,食品累计抽检并公告65期,共计62131批次,合格率达98.77%。环境保护方面,空气质量持续好转,首都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全年没有发生严重污染,累计推广新能源车50万辆,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劣V类水质完全消除,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历史高位,超过35亿立方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河流26年来再次全线通水。

尽管北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首善标准和四个中心建设的时代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过程中,北京创新驱动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基础教育“双减”改革仍需深化,文化中心建设不仅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上激发消费活力,还要通过环境侧的改善释放更大消费潜能。社会保障方面还需进一步创新慈善公益事业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还要加快,要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平安北京”“绿色北京”长效机制仍需创新。这些不足大多是城市快速发展涌现出的新问题,需要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解决。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