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10(2022)

2021年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全球领先”地位,顺利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域,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在高位;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一是社会建设稳步前进,民生保障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建设在新起点上前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二是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保就业取得积极成效,教育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因时循情再次调整人口政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夯实国家治理根基。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充分显现。顺利进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进入提质增效阶段,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制度不断健全,网络治理取得新进展。四是继续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五是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防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环境。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行“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确保了疫情防得住、控得准。

2021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大考中,我们交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亮丽答卷。但与此同时,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情况,我国社会领域的一些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社会建设不平衡、民生投入财政压力大、社会自组织能力差、社会情绪和心态不稳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在新的条件下还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最为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弱势群体保障不如人意;二是社会常态治理体系尚未完全理顺,非常态治理短板、弱项更加明显;三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社会需要,社会负面情绪有快速上升、不断扩散的可能。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社会建设、社会体制改革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做好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效管控经济社会各领域风险,切实维护发展大局和社会安全。一要科学界定并理清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多策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二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线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牢牢抓住共建共治共享这条主线,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三要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心态治理。四要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