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再定位: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效果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批准号:21CJY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机制、路径与政策研究”(批准号:71603001)的支持。世界强国兴衰史一再证明,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器、富民之基,其发展备受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依靠强大的制造业稳居强国之列,金融危机后美国明确提出“再工业化”。反观一些拉美和东南亚国家,由于缺乏制造业支撑,经济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矢志不渝地走工业化道路,已建立起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再加之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冲击,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极大挑战,部分领域存在核心技术缺失的切肤之痛。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标志着“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传统国际大循环发展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那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如何通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向“制造强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效果如何评价?通过何种路径保障其有效实施?这些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亟须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书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制造业发展现状、双循环基本特征以及先发地区经验启示,识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三维动力”,并解析具体驱动机制,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并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实证分析国内大循环、数字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协同集聚、区域融合发展、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确定与对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启示。本书创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分析框架,囊括现状特征、比较启示、驱动机制、效果测度、影响因素以及政策保障等核心问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思路。
王玉燕: 经济学博士,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Energy Policy、《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匿名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升级与产业政策、全球价值链升级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1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项、合肥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等10项;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国际贸易问题》等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参编专著10部;主笔撰写的3份研究报告获厅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厅级单位采纳。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