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2023)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2023)》主要依据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监测机构编写的109份《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22年度监测年度报告》,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组和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学者、遗产地专业人士共同研创完成。

报告分析了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发展形势。报告认为,2022年世界遗产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2022年,正逢《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一个50年:世界遗产作为韧性、人文和创新的源泉”为主题,组织了各种活动回顾、庆祝过往50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以跨学科形式促进社会各界对世界遗产未来发展的反思。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通过召开研讨会、发布技术文件/工具、完善沟通机制等形式,促进世界遗产风险管理与预防性保护、世界遗产在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世界遗产可持续利用、战争冲突下世界遗产保护等热点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实现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遗产领域的全球治理,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报告认为,2022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以下值得关注的特点:国家发布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多点段出台保护利用规划,协同保护、周边环境整治、展示利用实践成果丰硕;石窟寺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科技保护、创新展示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国家统筹部署极端天气应对、文物安全防控工作,各地文物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遗产安全形势总体良好;申遗与预备名单培育工作积极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完成国际组织的现场评估工作;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促使遗产地深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新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规章5项;文旅单位和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影响世界文化遗产治理体系,16个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发生变化;中央财政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经费的支持力度,保护管理总经费较上年略有增长;保护管理理论与技术和安全培训继续得到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与大众教育培训占比明显提升;古遗址类遗产获多项重大考古发现,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深层次解读;2022年度遗产地游客量受新冠疫情影响较上年减少了26.78%,遗产旅游与游客行为对遗产地的压力有所缓解;各地积极探索遗产资源的多重利用途径,世界遗产社会属性和公益属性更加明显。

报告同时指出,本年度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仍有近半数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未按要求审批和公布实施,保护发展与建设管控失据;遗产地建设压力持续增大,威胁遗产本体及环境安全;病害调查及监测工作水平有待提升;各类遗产之间人员、经费不平衡现象明显,监测经费进一步下降;考古成果整理转化不足,价值阐释有待提升。报告提出,下一阶段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各级文物部门要继续深入参与国际遗产事务,进一步提升中国话语权;理顺监测工作机制,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加快考古研究成果转化,加强古遗址类遗产价值阐释与传播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