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文化建设,界定所研创的中国文化发展问题。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而言的文化,是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和灵魂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旨在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宏观描述和战略性研究,以提高我国文化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我国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和文化事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为第一本文化建设蓝皮书,《报告》涵盖从2010年到2012年乃至2013年中国文化的发展状况。基于总体描述与分析,可以看到,在此期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快速发展的历程。通过政府等机构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等机构的文化生产,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成果和效益的增长、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上,也表现在传播渠道的拓展和影响范围的扩大上。《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形势下近几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存在的不足、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预测和对策性研究。
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报告》以分类报告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可靠的材料与数据,进一步对2010~2012年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作了具体的描述与说明。两篇经验研究则力求通过视野的拓展与转换,为观察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辅助。在对各方面的说明中,《报告》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以展开对中国文化的实证研究,并探讨了为文化评价体系建模的可能性。为此,《报告》初步制定了一个中国文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有六个一级指标,即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成果、文化水平、文化传播和文化影响。从这些方面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状况进行描述评价,希望能为党和政府的文化决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文化的现状和前景提供知识和启示。
戴茂堂: 男,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专业教指委,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丛刊)、《德国哲学》(丛刊)、“道德·价值·文化丛书”主编。
陈俊: 湖北大学哲学系教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04级博士生,男,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兼资讯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博士后,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应用伦理学研究。
强以华: 男,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文化协会学术顾问,《世界文化发展论坛》主编。
阮航: 男,博士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孙伟平: 博士,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哲学》杂志主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江畅: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伦理学、价值论。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兼职教授,国际价值哲学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北省传统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化发展报告》、《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文化发展论丛》、“道德·价值·文化丛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