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4)No.2

本书隶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青年蓝皮书系列,旨在关注中国青年——特别是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全景展现当代城市青年的住房现状,试图从多个角度理性剖析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历史渊源、现实特征、形成机理及解决途径,尝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发挥皮书的智库作用。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困境与策略,是对全书观点的概括与总结;第二部分为专题篇,宏观立意,在理论与政策视野中综合阐释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第三部分为实证篇,中观着眼,以丰富翔实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聚焦特大型城市青年住房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形成机理及潜在影响;第四部分为座谈篇,微观切入,通过对定性座谈资料的汇编与分析,力图呈现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感性维度。

第一部分总领全书:《守望理想 妥协现实——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的住房困境与居住策略》一文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住房理想与住房现实之间的矛盾,剖析了其所面临的居住困境,阐释了其居住策略的现实选择。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考、提炼出了城市青年住房所蕴含的六个深层次问题,探讨了其潜在的社会风险,力图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性建议。《特大城市青年人才的住房现状与问题——来自北京的调研与思考》则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总结了课题组2013年青年住房状况调研成果,从代际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解决特大城市中青年人才住房问题的意义与重要性,将在京青年人才分为:拥有自有性住房者、与父母亲戚同住者以及租房居住者三类,分别总结了他们目前面临的住房问题与影响因素,阐释了在京青年人才租房问题的形成与原因,提出了以完善租房市场体系为核心的“青年住房促进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包含三篇文章:《市场和经济转型视角下的青年住房问题》一文从制度变迁与经济改革视角对青年住房问题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探讨了市场转型与青年住房问题间的互动关系。《场域-惯习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行为分析》则以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作为研究工具,提出了“住房场域”“住房资本”“住房惯习”等概念,将行动者、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等综合起来,对当代城市青年住房行为的作用原理和发生机制进行了全新的理论解读。《中国特大城市青年住房政策分析》进一步从住房政策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重点梳理了我国大城市青年住房政策的现状,认为鼓励青年人租房的政策将是未来大城市解决青年住房问题的主要趋势,政府应加大人才公租屋、公共租赁房和政策性租赁房的建设和保障力度。

第三部分包含四篇文章,它们多是基于课题组2013年开展的“北京青年住房状况调查”而形成的。其中,《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获得机制研究》通过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了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于城市青年住房获得的影响机制,发现家乡在一般县市的青年、北京本地青年、家庭经济状况好的青年具有明显的住房获得优势。《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住房影响婚姻决策的机制探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住房作用于婚姻决策的机制进行了探究与反思。研究发现,客观上,住房通过影响个人的经济社会地位进而影响婚姻决策;主观上,住房对于男女青年的婚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女性青年的住房观念随着学历增长会出现分化,“重视住房”和“不一定买房”两种观念并存。《何去何从:城市青年住房与居留意愿研究》一文将特大城市青年人才关注的住房问题与管理者关注的居留意愿相结合,从住房类型、房屋情况、租金情况、居住评价等多角度挖掘了住房对青年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住房的确会影响青年人才居留意愿,且效果显著。《人力资本与政治优势——对青年住房不平等现象的分析》一文则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的数据,对于青年住房不平等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课题组调研结果相互印证。研究发现,市场和再分配两种机制共同导致了青年住房资源的分化。青年专业精英和青年政治精英都从住房市场化改革中获得了利益的满足,其与普通青年之间的住房资源分化也在不断加剧。

第四部分包含一篇文章与五场座谈会实录:《特大城市中青年住房问题的感性维度——一个质性分析》是对2013年开展的数场青年座谈会的总结与提炼,详细剖析了特大城市中,青年群体的住房观念、住房现状以及住房诉求,尝试总结了青年群体的六大主要住房矛盾,从质性分析的视角,为深化对青年住房问题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与理论指导。而座谈会实录则是对课题组所收集定性材料的全景呈现,目的是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城市青年人对住房问题的看法,还原座谈会真实情境,为更多的研究提供感性材料。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