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4)

旅游安全蓝皮书《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4)》是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与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组织专家编写的年度研究报告,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年度旅游安全蓝皮书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区域报告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题报告又分设产业安全篇、事件安全篇和安全管理篇三个篇章。

总报告从2013年我国旅游安全的总体形势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住宿业等主要分支行业的安全情况,并深入剖析了各类型旅游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总报告系统回顾了各类旅游主体在2013年的主要管理工作,分析了2014年影响我国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对2014年的旅游安全态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2013年,中国旅游业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数量呈上升态势,旅游安全形势较为严峻。总体上,旅游安全的状态与形势较为复杂,可预见与不可预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并存,旅游突发事件的类型与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从旅游分支行业来看,旅游住宿业的新型安全隐患有所增加,社会安全事件占比最大;旅游餐饮业的安全事件类型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征,东部地区的分布数量较多;旅游交通运输业的部分安全管理指标好于上年,但景区交通事故频发;旅游景区安全事件的分布表现出时空差异,自然、社会、景区和旅游者层面的引致因素并存;旅游购物安全事件主要分布在热点旅游地区和热点旅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实施后购物安全事件明显减少。从分类型旅游突发事件来看,涉旅自然灾害安全形势复杂严峻,不可抗力因素是主因;涉旅事故灾难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重大事故灾难仍时常发生;涉旅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涉旅社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从安全管理形势来看,旅游安全日常管理的基础逐年夯实,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不断得到创新与加强,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增强,旅游安全考核问责机制运行有效,但《旅游法》的配套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报告提出,影响2014年我国旅游安全的负面因素有极端气候等自然灾害、可预见与不可预见的各类社会风险,以及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不稳定因素。积极因素包括《旅游法》实施提供了安全法制保障、旅游保险力度进一步增强等。展望2014年,旅游安全形势将总体趋好,《旅游法》将全面贯彻落实,旅游市场结构失调局面将得到扭转,智慧旅游的安全科技保障工作将深入展开,旅游景区客流量预警机制可能建立。但同时,各类风险因素仍难以完全避免,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构建。

2014年度的专题报告分设了产业安全篇、事件安全篇和安全管理篇三个板块。其中,产业安全篇对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和旅行社的安全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事件安全篇对涉旅自然灾害、涉旅事故灾难、涉旅公共卫生、涉旅社会安全等旅游安全事件的态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安全管理篇围绕旅游行政管理、节假日旅游安全、自助旅游安全、旅游安全法律规制、旅游资源安全、旅游食品安全、背包旅游安全、进藏自助旅游安全、旅游安全预警、旅游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旅游保险和旅游安全年度热点事件、大众时代的旅游安全管理等组织了一系列文章。

此外,《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4)》还专门设置了区域报告,主要对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北京、福建、吉林、四川、浙江、安徽等省市的旅游安全形势与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对出境旅游的安全形势进行了介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