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日本多灾多难的一年,大地震、大海啸和核泄漏事故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虽然生产供应链很快得到恢复,但随之而来的日元急剧升值、欧债危机及美国经济的疲软,又使日本经济的复苏脚步放慢。2012年日本将正式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在内需增加的刺激下,及美国经济、世界经济转暖,日本经济形势可望出现好转。 在东日本大地震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逆境中,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却强劲增长,中国的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特别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迅猛增长,结束了长达5年的低迷与徘徊局面。2012年,在日本经济、世界经济回暖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在日本灾后重建的拉动下,中日经贸合作可望取得平稳或较高增长。 本书以“总报告”为基础,以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起点,以东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日本防灾减灾体制的经验与教训为重点,同时兼顾日本财政风险、日本对外经济战略与中日经济合作等内容,以中国借鉴日本经验为目的,对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济合作的最新动态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尽管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也暴露了日本在防范海啸、核电站安全方面的一些漏洞,但总体来看,日本的防震减灾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特别是日本提出的“创造性复兴”与“共生思想”的理念很值得关注。中国和日本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总结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完善我国的防灾减灾体系甚至国家危机管理体系都有所裨益。
刘瑞: 女,1970年7月出生,陕西人,1991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1998年获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日本金融、中日金融制度比较等。代表性作品有:《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困境与挑战》(专著,2010),并在《经济学动态》《日本学刊》《中国证券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及专业文章数十篇。
侯水平: 经济学博士,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民商法和经济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证券法律责任》《日本公司法研究》《证券交易法概论》《物权法争点详析》《汶川地震灾后房地产法律政策实务研究》《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重大问题研究》《邓小平理论史》等,论文《经济全球化制度安排的区域经济学分析》《深化改革须从权力主导转向依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规制路径》《企业社会责任内在逻辑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地方政府调控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讨》《论程序监督》《日本企业经营者监督制约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两权分离法律制度的历史沉思》等。科研成果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王洛林: 男,1938年6月出生,湖北武昌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和金融等。代表性作品有:《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主编)、《关于国有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几个问题》(1995)、《日元贬值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1999)、《日本的通货紧缩性经济危机》(2000)、《日本金融考察报告》(2001)、《未来5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后发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2002)、《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2003)等。
张季风: 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区域经济等。代表性作品有《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论》(专著,2004)、《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专著,2006)、《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经济卷)》(主编,2008)、《日本经济概论》(主编,2009)、《不断扩展的东亚产业协作》(主编,2010,日文版)、《日本能源文献选编:战略、计划、法律》(编译,2014)、《日本经济结构转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国家智库报告,2016)、《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专著,2017)、《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主编,2021)、《日本泡沫经济再考》(合著,2022),其他有关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学术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