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13)No.1
社会体制蓝皮书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资助,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组织编写。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13)No.1》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方面的第一本蓝皮书。本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实践篇和理论篇等部分构成。总报告在系统梳理有关社会体制不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体制的定义,并对与社会体制有关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社会体制蓝皮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总报告还回顾和总结了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就,并就下一步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分析。本书根据社会体制的内涵及所形成的框架,选取了政府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企业履行社会管理责任、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及其变革、农村社区管理新探索、社会管理法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社会矛盾调处机制、虚拟社会的发展与管理等12个专题,选择7个地方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还有2篇理论探索文章以及1篇附录。 本书认为,社会体制问题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政府、市场与社会的逐步分离,随着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而提出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体制是满足社会需求、规范社会行为、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体系,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以及社会管理机制等内容。 本书认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取得了更加明显的进展,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社区服务管理有序推进,应急管理迈上新台阶。虽然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纵向社会流动面临新的困难,公众诉求表达和利益维护机制亟待完善;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尚不清晰,政府包办社会、干预社会的现象屡屡发生,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滞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方式与手段滞后于现代化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以民主、法治、公正为原则,以激发活力和维系秩序为目标,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相关领域改革,高度重视社会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畅通和规范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社会领域法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书既回顾总结过去10年社会体制改革探索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建议。作者有的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有的是从事该领域管理工作的专家型领导,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