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原乡村社会的转型

“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是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的重点课题,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设立该课题的目的,就是在第一次百县市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追踪调查,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摸准、摸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实证依据。

宝丰县是本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中河南省的唯一调查点。宝丰县自1988年进行第一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本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跟踪调查”,将宝丰县的基本县情进行一次比较深入全面的把握,并总结十多年来宝丰县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各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为宝丰县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第二,通过对宝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可以认识河南省以及中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较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为中央和河南省领导把握河南省以及中部崛起的基本趋向,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第三,近二十年间,宝丰县文化产业发展很快,“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等文化现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这一历史发展进程,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可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次追踪调查自2007年1月开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书稿《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宝丰卷》即《中原乡村社会的转型》,本书与1992年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宝丰卷》在时间和内容上相衔接,主要记述了宝丰县1989~2006年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了发展的经验与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全书第一部分是总报告,也是全书的概要,主要介绍了宝丰县的基本概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

第二部分是综合调查报告,分为经济建设篇、社会建设篇、政治建设篇、城乡建设篇与居民生活篇五篇。经济建设篇包括第一章到第八章,1989~2006年的18年间,宝丰县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宝丰县生产总值达76.058亿元,是1988年的4.103亿元的18.5倍,1988~2006年年均增长17.7%。伴随经济全面发展,宝丰县所有制结构调整出现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建设篇包括第九章到第十七章,记述了1989年以来,中共宝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较快的发展,成效显著。文化事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宝丰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宝丰的名片叫响全国。至2006年,宝丰县拥有民间文化演出团体1400余家,从业人员5.5万余人,年创收入3.5亿元。由此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政治建设篇包括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一章,主要记述了1989年以来,宝丰县在党的建设、机构改革、统一战线、群团工作、基层民主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城乡建设与居民生活篇包括第二十二章到第二十六章,主要记述了宝丰县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是专题调查篇与户情调查报告,分为专题调查篇和户情调查篇。专题调查篇包括四个专题调查报告,通过宝丰县的四个典型,从侧面反映了宝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户情调查选取了宝丰县石桥镇、商酒务镇、大营镇、李庄乡4个农村乡镇的17个村庄,以及城关镇的9个居委会和9个企事业单位及商场,在城乡居民中抽取了811个样本,主要了解他们的工作、经济收支、社会保障、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总的来看,群众的生活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对未来的预期是比较乐观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