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15~2016)

本报告主要研究在新形势下迈向现代化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要求以及新任务,并从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生态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以下城市管理观点。

(1)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增速放缓,发展更加尊重市场的决定力量。产业结构调整处于阵痛期,既要化解产能过剩,又要淘汰落后产能。在这种形势下,要明确政府和社会权责,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短缺问题,需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深化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系改革,拓宽投资渠道,充分调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两方面的积极性;要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多元化创新发展模式,合理调控经济,规范经济运行的基础。

(2)推进执法体制改革,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的下移。城市管理法要增强法律针对性,细化各地方的相关配套法规,使执法人员的工作有法可依,还要有固定性,避免随意性,满足可操作性;理顺城市管理组织体制,推进城市管理法制科学化;通过立法加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建设的力度,推进城市管理法制民主化;完善城市管理的法律制度,应当增补主要领域缺失的法律制度,推进城市管理法制精细化。

(3)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融合统一,多元共治,充分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要强化城市社会治理领域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避免管理“碎片化”和“一刀切”;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从“单一、纵向”管理模式向“多元、协商”管理模式转变,构建“在有限的政府、有边界的市场与自组织的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制衡与良性互动基础上的多元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城市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探索建立主管主办制度与现代企业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建立现代城市文化市场体系,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释放社会和市场活力,加快形成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新兴城市以及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公共文化发展。

(4)以“互联网+”实现现代化城市管理主体的决策科学化、手段智能化和过程系统化。大数据时代社会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程度前所未有,一系列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为政府治理实现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将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组织模式和政府形态,进而改变政府治理模式。大数据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实现了数字采集与管理同步,为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有效地实现了环境执法联防联动。在不同地域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地方国家部门之间、环境保护执法部门之间、上下级部门之间建立起目标价值明确、权责明晰、信息沟通顺畅、执法手段齐备的执法机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