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共分为三个子报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本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

大学生就业状况既反映了大学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状况,也反映了大学生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职业和能力需求变化已属世界最快的行列,中国需要跟踪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全国层面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的分析。就业率、薪资、专业对口率、职业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毕业生满意度是主要的分析指标。其中,职业吻合度是新增分析指标,反映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是否认为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符合自己的期待,是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之一。重要的就业指标与满意度指标都有跨年度的趋势分析。失业严重专业的预警分析是用于为宏观层面的专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2011年新增的分析指标还有“自主创业所需能力和知识”。

“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是本年度报告的全新部分。该子报告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和三年后的两次跟踪调查而得。对同一届大学毕业生不同时点的全国性抽样跟踪,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共同认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常常不是毕业后短期能够充分体现的,需要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后3~5年的中期跟踪、毕业10年后的跟踪,以反映大学毕业生的中长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毕业三年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毕业生的职业转换、就业的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培训、自主创业的变化。

每年本书都有一个研究专题,2011年的研究专题是“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该专题分析了各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大学教育引起的区域性人才流动、家庭的职业阶层上升和“北上广”地区的流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