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广州大典总目》出版
在线阅读 收藏

按《广州大典》编例及编纂工作计划,在《广州大典》各辑编讫出版后,即着手编制全书总目录和总索引,包括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2015年5月,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因而,《广州大典总目》可说孕育甚早,筹划精心,先后成为广州市社科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中国索引学会2015年度重点课题。

其间,编辑组成员兢兢业业,对编制体例方法多次展开讨论,不断调整完善;为编制每条书目及其索引,逐一核实每个著录项,逐页翻阅520册《广州大典》;对样稿超额校对至8次之多。历时两年多,终于2017年9月完成出版。

《广州大典总目》分为“总目”“索引”两大部分。“总目”按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编排,每部再酌分类、属,并加以标注。“索引”包括书名索引及著者索引,分别按笔画顺序编排。为检索方便计,特设置字头检字,异体字等均于其中标明,大大提高可检索性。字头检字又分别有笔画字头检字、拼音字头检字,兼顾不同的检字需求。

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书和传统的总目编制方法相比,《广州大典总目》主要有三个创新。一是增加了类别属别的标注,更好地揭示了《广州大典》的内在组织结构。二是在书目著者项中,增加了对本地著者的籍贯标注,突出反映了《广州大典》的地方特色。三是在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中,实行快速双检索功能。每个条目里,括号外的数字指引其在《广州大典》的册次及页码,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其在《广州大典总目》的页码,既便于使用者快速而准确地在520册中查找到所需文献的原文,也明晰地展示该文献在整个丛书中的归属位置。

《广州大典总目》甫出版,即分送至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以尽快编目上架供广大读者利用。有读者闻风而动,图书尚未正式上架即要求查阅。

11月,在大典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广州中药产业史与品牌传承”学术交流会、“民国时期广府华侨文献的史料价值”学术研讨会、“《广州大典》与广府文化研究”研讨会、“《广州大典》与岭南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上,出版两个月的《广州大典总目》精彩亮相,作为宣传礼品分送有关会议嘉宾和学者,广受欢迎,得到热烈反响。

在新开放的广东方志馆、广州市方志馆,《广州大典总目》上架展示,受人瞩目。广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曾伟玉主席出访东欧,携《广州大典总目》走出国门,作为文化交流礼物赠予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受到欢迎与好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