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早期的戏班形成于乡村,但乡村落后的经济以及简单的生活环境,无法为楚剧戏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直到清末进入汉口之后,得益于商业的繁荣、人口的激增以及公共空间茶馆的拓展,楚剧戏班在组织结构上得以规范,在分配制度上趋于合理,名班、名角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代表了楚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高峰。
世界,文化发展,文化研究,文化共识
叶萍: 叶萍(1974~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三级编剧,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戏曲、楚剧史、楚剧与民俗,代表性论文有《晚清至民国汉口地方政府戏曲管理方式的嬗变——以楚剧为中心的考察》,获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