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有其独特的国情和网情背景。民众经由互联网表达出来的态度、意见和行为倾向,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舆情。微博舆论在建构公共舆论场的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政府公信力的低下和用户不理性的意见态度、行为甚至群体行动等,改变着我国的舆论氛围和执政环境,给社会稳定、公共治理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正视和把握,并需要我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营造健康的微博舆论环境、有效防控风险、实现网络社会的良好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常松: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2010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成果均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为优秀等次。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学、网络社会学、舆论学等。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和撰写5部论著、担任9部论著副主编。在我国新媒体舆情中博客舆情、微博舆论、舆情治理等方面研究的成果和学术观点得到了业界的认同;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舆情传播、制定相关针对性善治措施提供了智库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