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传播的终极目的都是效应,一切互动的结果都是通过效应来呈现的。传播的效应体现在传播活动使得参与传播的各方实施了传播行为之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这种效应体现在情绪和舆论的互动上,有时偏向在多大程度上这种互动实现了传播参与者的意图或目的。这种意图和目的有许多方面的体现,微博舆论与公众情绪的互动带来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
常松: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2010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成果均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为优秀等次。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学、网络社会学、舆论学等。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和撰写5部论著、担任9部论著副主编。在我国新媒体舆情中博客舆情、微博舆论、舆情治理等方面研究的成果和学术观点得到了业界的认同;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舆情传播、制定相关针对性善治措施提供了智库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