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21世纪的海上动脉——《中美南太平洋地区合作:基于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视角》读后
在线阅读 收藏

“南太平洋地区”处于浩瀚的太平洋南部,位于赤道以南至南纬60°之间,总面积为3000多万平方公里,小岛星罗棋布,岛屿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这里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其出产的金枪鱼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深海矿产开采潜力巨大。南太平洋岛礁港口众多,海运优势明显,海港功能齐全,是当今世界上远洋航运路线最为密集的地区,引得各域外大国纷纷侧目。这个区域的政治实体,包括16个独立国家,以及英国、法国、美国现存的8个领地2289559。该区域因有12个国家在联合国具有投票权而被视为“票仓”。得益于丰厚的资源、广阔的经济前景、重要的战略通道及其政治影响力,南太平洋地区日益引起世界主要大国的关注。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南太平洋地区在美国战略构想中的地位日益突出。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取代了西班牙,逐步确立和强化了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201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发表署名文章,称21世纪为“太平洋世纪”(Pacific Century),同年11月奥巴马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美国力图将亚太地区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太平洋地区新秩序,巩固其霸主地位,建立一个“更成熟安全的经济架构,更可持续的、更有活力的太平洋体系”,该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全面遏制中国2289560。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太平洋地区倾斜,南太平洋岛国地区在美国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合作日益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强劲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越来越倚重贸易通道,与南太平洋地区的经贸联系日渐密切。不仅如此,南太平洋地区还是中国与南美地区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通过南太平洋进出口的各种商品成为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间的合作日益深入发展。

梁甲瑞博士的《中美南太平洋地区合作:基于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视角》一书关注中美在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上的种种博弈,展示了全球化时代中美海上战略博弈的方方面面。该著分为六章,首先讨论了海上战略通道对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南太平洋地区航线作为能源运输通道的重要价值;进而对中美在南太平洋的战略利益予以分析,阐述中美维护南太平洋战略通道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美共同维护该地区战略通道安全的必要性,并展望了中美就南太平洋地区战略通道合作的前景。该著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挖掘国内外既有资料,基于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宏观视角考察南太平洋地区战略通道,展示国际体系结构的不断变化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以及各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战略利益的发展变化。这是国内首部有关这一专题的论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该著选题新颖,是国内首次把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专著,该书从宏观角度全面阐述了中美就南太平洋地区战略通道的博弈。长期以来,有关南太平洋区域的研究在国内未受到重视。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南太平洋地区同中国空间距离遥远有关,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海洋策略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海洋策略缺乏开拓性,基本上是以防备海上来犯为主。这种消极守成的策略不利于引导人们对海外地区进行研究。此外,资料的匮乏也导致了有关研究的薄弱和滞后。南太平洋地区小国寡民,结算机制未能与国际接轨,再加上海盗猖獗,因此很难获得一窥全貌的经贸数据。由于上述原因,国内有关南太平洋地区的研究起步晚,基础差,成果少。从已有的不多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著述通常从风俗地理、西方殖民、援助、华人移民、外交战略等角度予以阐述,多注重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等,而很少关注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该地的经营与谋划,更缺乏对海上通道有关博弈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选取国内研究的薄弱环节,克服诸多困难,另辟蹊径,通过利用中国的贸易数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等,将它们整理成表格,以直观的形式显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者从海上战略通道的重要性谈起,论及南太平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以及中美在南太平洋的战略利益,着重阐述了中美在南太平洋地区维护战略通道安全的策略与实践。

第二,该著从战略通道的视角切入,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战略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从维护战略通道安全的角度对中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博弈进行论述,别具一格,令人激赏。如在第三章第五部分“中美南太平洋地区‘软平衡’态势”中,通过对比美国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守成国”与中国作为“崛起国”在该地区的政策,揭示了国际层面和地区层面两国之间的“软平衡”博弈。冷战结束后,美国虽然在南太平洋地区拥有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但为了减轻遏制中国带来的负担,美国采取了软平衡博弈。尽管如此,南太平洋地区海盗、海上恐怖势力依然猖獗,只有通过中美联手,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

第三,该书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作者认为:中美应该建立共同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机制,该安全机制以“共存共荣、和谐有序,有法共依、多边合作”为基础,力争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共同推动南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合作建设,为建设和谐有序的世界新秩序提供可能。作者就推动该机制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就中国而言,保持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积极推进多边合作,联合各国开展反海盗行动、海上搜救行动,在推进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保障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途径,进而推动建立海洋争端解决机制,建立新型海洋秩序,力争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2289561作者对中美进一步加强在该地区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在南太平洋地区,“适合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而并不是建立在相互威胁基础上的消极竞争与零和博弈”。

第四,该著把中美关系置于宏大的、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之下进行观察。作者在考察中美在太平洋地区博弈的同时,也注重观察法国、印度、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该地区的经营与建设。这些国家在该地区拥有长期利益,其势力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有进退。英法作为老牌的殖民帝国长期在该地区占据统治地位,但这种主导优势在20世纪以来逐渐被美国侵蚀。英国曾在该区域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广泛的民族独立运动削弱了英国的影响;法国人涉足南太平洋地区较早,其势力在16~17世纪得到加强;二战以后法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核试验引起岛国民众的反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法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方面加强了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合作。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很早就有联系,但与各岛国正式建交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与诸岛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增多。在当今国际局势下,世界各国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态势保持密切关注,随时准备调整策略以实现在该地区的最大利益。将中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博弈,置于域外大国在南太平洋争雄的宏观国际背景之下,置于中国摆脱守成、面向开拓的“国家大战略”之下、关注南太平洋地区国弱民贫的“地区战略背景下”,才能厘清中国“海上战略通道战略的脉络和图谱”2289562,保持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2011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给亚太地区的平衡带来了新的冲击。特朗普当选后,在亚太地区实施了更为严厉的政策。在这种严峻的态势下,如何保持并拓展中国在南太平洋区域的空间,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本书为我国如何应对该挑战可提供一些参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继续保持南太平洋地区的非军事存在,加强合作与沟通,淡化威胁、避免冲突,将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共赢合作的必由之途。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