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新闻进入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的承启意义与《铁达尼号邮船遇险记》的叙事旅行
在线阅读 收藏

吴宗济是《庚子西狩丛谈》作者吴永的儿子,赵元任的学生。2007年,吴宗济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谈自己与商务印书馆的两代交情。报道说:“吴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第一册第一页写的什么文字,记得第二册中从瓶子掏果子吃的小故事,以及第八册中讲的铁达尼号沉船等等。”2304833

《共和国教科书》初版于1912年,为“春季始业”用书,1913年为了配合民国教育部规定之三学期新学制,又出版了“秋季始业”用书。两个版本课文有所参差,以初等小学校第二册为例,“春季始业”用书共五十课,“秋季始业”用书共五十八课,课文顺序亦有不同。2304834吴宗济生于1909年,他上学时用的应该是“秋季始业”用书。

但查对了两个版本的第二册,均不见吴宗济说的“从瓶子掏果子吃的小故事”。从内容来看,这篇课文应该是《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初等小学校春季始业用书的第三册第二十四课《勿贪多》。2304835

同样,在春季始业用书中,“铁达尼号沉船”也不是在第八册,而是高等小学校用书的第一册第十五、十六课,标题为《铁达尼号邮船遇险记》。究竟是98岁的吴宗济记忆有误,还是当年他上学使用的版本的确如此?难于索证。

不过吴宗济对《铁达尼号邮船遇险记》印象深刻是有道理的。这篇文章出现在《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里,确实可以称得上民初教科书的一次创举。虽然过往对《共和国教科书》的研究很少提及这篇课文,然而我们从社会史/新闻史/教育史的不同角度来考察这篇课文的叙事旅行,考察这场沉船事故是如何从一个异常复杂的大灾难,演变成一堂富含教育意义的国文课目,可以从中窥看民初新式知识分子的教育理念与启蒙心态。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