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是中国南亚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研究中印关系的论文在中国两大专门研究南亚区域事务的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南亚研究》及四川大学主办的《南亚研究季刊》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刊载比例。《南亚研究》在2013~2017年共刊载了11篇相关论文,《南亚研究季刊》刊载论文的数量则达到了19篇。然而,对上述论文所采取的方法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多数论文是对中印关系的某一个维度进行较为细致的考察,基于不同的研究维度,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针锋相对的。研究安全与战略问题的论文,关于中印关系的结论往往比较悲观;而研究经济与文化问题的论文,则普遍要积极得多;至于对中印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的论文,则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立场决定观点、论据采纳不平衡的问题。中印两国都是大国,进入21世纪以后,双边关系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跨度也越来越大。
中印双方存在尖锐的、就本质而言不可调和的领土争端,其中一个国家还公然容留被另一个国家视作叛国者的所谓“流亡政府”。在经济上,双方却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地区安全架构上,一方的“全天候、全方位”朋友在另一方看来构成了对自己最直接的安全威胁,任何一方的海军力量进入另一方的习惯活动区域时,都会引发后者程度不同的不安情绪。与此同时,双方却又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同或者相似的立场,都不愿意看到这个世界由一个大国所掌控,在扩大发展中国家国际政治经济事务发言权方面,双方经常表达一致诉求,但当遇到诸如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实际问题时,各自的立场又往往出现细微但至关重要的差别。两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官在各种场合强调对双边关系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双方的媒体在谈到对方的时候则基本上态度消极……当面对中印关系框架内这一大堆互相矛盾、彼此冲突的现象时,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中印关系的本质?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答案既涉及双方对对方的评价,也涉及在双方看来,双边关系架构内的哪些因素比另外一些因素更加重要。如何认识20世纪最后10年以及21世纪以来的中印关系,这两个世界人口大国彼此之间的关系未来将会怎样,能否从定性分析的角度为中印关系概括出一些基本特征,甚至是否有必要进行此类尝试,都是存在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