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可能是因为人类具有善于计量的天赋。还在远古的时候,人类就能够通过“结绳记事”和“沙漏计时”等方法对事物进行计量,而猴子至今还弄不懂“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区别。回顾人类的历史,人类所表现出的计量智慧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如曹冲(公元2世纪)用船装石头的方法称大象,阿基米德(公元3世纪)用排水量的方法量度皇冠的体积等。人们发明的计量工具可谓多矣,如用“称”来计量物体的重量,用“尺”来计量物体的长度,用“温度表”来计量空气的温度,用“时钟”来计量时间等。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类甚至可以做到对光速进行计量。很显然,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计量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人类在对社会现象的计量方面却似乎显得相对较弱。当然,社会计量比自然计量要复杂得多。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社会计量的产生,还只是近代的事情。我们在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研究中,要想做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就离不开对社会现象的计量。为此,本章将对社会计量的定义、特点和计量的难度层次,以及社会计量在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阎耀军: 中国未来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未来与预测科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市科协委员,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预测学理论,社会预警、预控与公共危机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和重大横向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理论研究代表作:《试论社会科学与社会预测》、《试论社会预测主客体的互动反射性原理》、《社会稳定的计量与预警预控系统的构建》、《我国社会预警体系建设的纠结与破解》、《社会稳定风险仿真模拟与社会冲突的前馈控制》。应用研究代表作:“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系统”(软件)、“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学界同行专家公认其主要创新性贡献为:首先提出并建立了社会预测学的基础理论(《社会预测学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最早系统阐述了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理论与方法(《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率先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前馈控制理论(《社会管理的前馈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开辟了社会稳定风险仿真模拟研究的新方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SH003);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预测学和未来学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