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了,是不是马上就能够进行社会预警了?是不是就能够一劳永逸了?我们认为还不能简单这么说。至少有三点理由。第一,社会预警指标体系是一种人为的主观建构,它和客观现实之间还会存在某种距离或偏差。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来修正和磨合,才能发现并尽可能地缩小这种距离和修正偏差。第二,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甚至差异性极大,现在设计出的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属于一般性的“常模”,当它适用于具体的地区时,未必能够和当地的情况丝丝入扣。这就需要通过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实验,设计几种对应不同类型地区的社会预警指标体系的“变式”。第三,社会是动态不居的,社会预警指标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来修正过时的指标与指标权重的分布结构。为此,我们对现在这套社会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第一轮实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其校度和信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数据质量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这次实验带有相当程度的模拟性。因此其试验的结果,只作为验证指标体系之用,敬请读者不要随意作为某种依据使用,以免有误。
阎耀军: 中国未来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未来与预测科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市科协委员,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预测学理论,社会预警、预控与公共危机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和重大横向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理论研究代表作:《试论社会科学与社会预测》、《试论社会预测主客体的互动反射性原理》、《社会稳定的计量与预警预控系统的构建》、《我国社会预警体系建设的纠结与破解》、《社会稳定风险仿真模拟与社会冲突的前馈控制》。应用研究代表作:“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系统”(软件)、“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学界同行专家公认其主要创新性贡献为:首先提出并建立了社会预测学的基础理论(《社会预测学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最早系统阐述了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理论与方法(《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率先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前馈控制理论(《社会管理的前馈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开辟了社会稳定风险仿真模拟研究的新方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SH003);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预测学和未来学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