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我国信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信访问题的监测预警方面。信访问题,主要不是群众在信访中所反映的具体问题,而是信访活动所引发的问题。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信访被认为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再联系我国历史上历代政府对待信访或者说准信访活动的治政方式来看,应当说通过信访反映民意,提出意见、建议和投诉本身应该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本章所指的“信访问题”,要联系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出现的“信访洪峰”来理解。据有关部门统计,自1993年以来,我国信访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在这期间出现过若干次被称为“信访洪峰”的信访高峰。总之,“信访洪峰”的总体特征是信访量较大,群众要求“上访”的表达形式具有激烈化倾向,而信访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对其诉求一时难以解决,从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访问题”。
阎耀军: 中国未来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未来与预测科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市科协委员,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预测学理论,社会预警、预控与公共危机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和重大横向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理论研究代表作:《试论社会科学与社会预测》、《试论社会预测主客体的互动反射性原理》、《社会稳定的计量与预警预控系统的构建》、《我国社会预警体系建设的纠结与破解》、《社会稳定风险仿真模拟与社会冲突的前馈控制》。应用研究代表作:“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系统”(软件)、“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学界同行专家公认其主要创新性贡献为:首先提出并建立了社会预测学的基础理论(《社会预测学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最早系统阐述了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理论与方法(《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率先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前馈控制理论(《社会管理的前馈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开辟了社会稳定风险仿真模拟研究的新方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SH003);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预测学和未来学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