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曾侯乙编钟出土以来,与曾国相关的考古发现接续起纵贯700年的礼乐遗存系列,证明了曾侯乙编钟与周朝礼乐一脉相承;说明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发展的、变化的,乐器配置以及汉儒的界定具有时限性;但是,“诸侯轩悬”的制式,一直被尽可能地保持和延续。曾侯乙编钟的皇皇巨制传承有自,是周代礼乐之精华。其浸透着“和”的美学思想,承载着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智慧和精神,依特殊的人文背景代表着公元前5世纪世界音乐文化的高峰,成为人类轴心时代的珍贵遗产。
冯光生: 冯光生(1954~),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学院东方音乐研究院首席专家、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国际音乐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7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1978年参加曾侯乙墓发掘,开始从事音乐考古工作。曾任湖北省博物馆古代音乐文物研究室主任、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常务副馆长。主要编著有《曾侯乙墓》(合作)、《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副主编)、《曾侯乙编钟》(执行主编);主要论文有《编钟溯源》《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江苏盱眙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琉璃编磬初探》《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青铜钟初识》《晚商铜铃辨析》等;参加或主持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曾侯乙编磬复原研究等科研项目,并获多项国家科研成果奖。电子邮箱:12901494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