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农村,在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建立之前,农户借贷网络主要由四个渠道构成:一是私人借贷,如亲友与熟人的无息或低息借贷、私人高利贷;二是典当;三是村镇的商户;四是互助会,如各种形式的钱会。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兴起后,农户新增了借贷渠道,但借款金额有限。总体而言,20世纪30~40年代,私人借贷渠道是农户借贷的主渠道。
农户借贷,借贷渠道,信用担保,担保制度,中国,1930~2010
赵学军: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农村经济、金融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