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从民国时期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人民公社建立前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改革开放后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农户借贷渠道及其主渠道变迁的特征。笔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农户从私人网络借贷的主渠道几乎没有变化。作者以为,农户借贷主渠道长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原因在于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的滞后。
农户借贷,借贷渠道,信用担保,担保制度,中国,1930~2010
赵学军: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农村经济、金融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