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气候变化对辽宁省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SPEI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开展区域干旱机理分析与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探究区域干旱形成及其分异规律,对于不断提高科学预警与管理干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基于辽宁省25个典型气象站1957~2013年的气象资料和1981~2012年的玉米生产资料,分析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干旱风险时空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验证了其与玉米减产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PEI能够较好地反映辽宁省历史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和玉米产量的变化情况;从干旱发生频率来看,孕穗、抽穗期>成熟期>生育前期,孕穗、抽穗期是玉米生长季干旱发生的主要阶段,同时在生育前期春旱发生相对频繁;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玉米不同生长季干旱频率和干旱程度存在空间差异,总体上从东南到西北递增,干旱最为严重是辽西北的清源、朝阳、建平等地区;从周期特征来看,生育前期干旱具有2~5年的周期,孕穗、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干旱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辽宁省大部分地区不同生长阶段SPEI与玉米减产率呈正相关关系,玉米全生育期干旱指数与玉米减产率相关性较大,其中丹东最为显著,相关系数高达0.55(p<0.01),表明玉米生长季的干湿状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