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问题乃是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的枢轴。中东局势演变见证了叙利亚问题“被制造”的过程。从叙利亚危机的爆发到叙利亚问题的生成,其主线是域外大国和地区诸强的干预。它从本质上决定了叙利亚问题的性质,即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干涉主义与反干涉主义之间、分裂主义与反分裂主义之间、恐怖主义与反恐主义之间的复杂斗争;同时,矛盾的转化也改变了叙利亚问题的性质,塑造了叙利亚问题诸特征:外部性、多重性、复合性、交易性和联动性。叙利亚问题的演化和升级,不仅改变了叙利亚自身的发展轨迹,而且动摇了既有中东秩序的根基,与伊核问题等其他中东热点形成联动。各行为体围绕叙利亚问题展开多层博弈,引起不同力量集团的分化和组合,并呈两极化对峙态势。随着反恐战争的胜利,叙利亚迈入“后‘伊斯兰国’”阶段,叙利亚政府虽然逐渐占据优势,但仍难以主导叙利亚问题的最终解决。围绕着如何结束战争、推动政治解决进程、战后重建和难民回归等几大焦点问题,多强相争,地缘政治较量加剧,且处于僵持状态。从长远看,叙利亚问题势必“长期化”:一方面,恢复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资格,“多轨合一”推动政治解决是一种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多种因素相互掣肘,军事割据尚难结束,极端残余势力难以根绝,重启政治解决进程困难重重。可见,叙利亚从战争迈向和平将会经历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