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以来,中国乡村“不动声色”的发生了一场巨变,这场巨变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称为中国乡村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巨变虽然改革开放之前就已开启,但世纪之交前后才全面、深刻、鲜明的凸显出来。无论是乡村研究者,还是保土安民的基层干部,抑或从乡村走出来的游子,甚至农民自己,都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感受到这种巨变。然而,深刻描述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事情。
本书以费孝通先生描述的“熟人社会”为参照,从社会变迁来反观“熟人社会”,并描述社会变迁。对于我们这一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学人来说,阅读《乡土中国》都可以找到乡村的熟悉影子,尽管我们的成长年代与《乡土中国》所描述的“熟人社会”已大不相同。社会变迁不断提醒我们,费孝通所描述的“熟人社会”正在远去,不可逆转。我们这一代学人理解乡村社会变迁,往往摆脱不了《乡土中国》的影响,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通过“熟人社会”去透视社会变迁。对比式的透视似乎自然而然,既容易把握,也容易入心。不过,这种切入问题的方式倒是让人常常思考,《乡土中国》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乡土中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