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宁夏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中卫市沙坡头区和中宁县,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65%(其中,固原市的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海原县、同心县统称为西海固地区);人口256.3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人口133万人,占全自治区回族人口的59.1%,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70427183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西海固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且量少质差,生产方式以雨养农业为主,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8.9%,干旱缺水一直是这一地区发展的瓶颈。为改善当地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自1980年代开始,宁夏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生态移民工程。截至2015年底,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1.48万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政府安置资金条件所限,生活在西海固地区的贫困人口并不能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搬迁安置,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实困境,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在大量政策性移民的示范带动下,部分贫困人口纷纷离开故土,自主走出大山,迁往具有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社会发展都相对发达的北部川区。迁入区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打工就业环境,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对自发移民产生了强烈吸引力,为自发移民的稳定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