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探讨在当前形势下的社会公益理论。夕阳再晨是以“让老年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为愿景的社会组织,带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老年人,以“信息化科技助老”弥平数字鸿沟,缓解老年人的孤独落寞感。本文通过实际服务案例以及结合相应的理论思考与研究,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1)夕阳再晨社区科技助老服务立足于老年人需求,主要服务内容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变与调整。随着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进步,老年人需求不断转变,服务内容也必须随之更新。(2)夕阳再晨的服务模式基于社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服务模式,建立起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具有扎实的推广基础和可复制性。(3)夕阳再晨将社区助老志愿服务与社区营造、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并有效动员和培育老年群体反哺社会,继续服务其他社区老年人,打造出治理创新的新模式。基于上述成果,本文对未来助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及其与养老产业的结合做出了相应展望,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期望,希望助老志愿服务能够与养老产业合理融合,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全面提升中国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罗旭: 罗旭,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理事,“夕阳再晨”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人,中共北京市社工服务机构第三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兼纪检委员,福布斯30U30社会领域上榜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代表,首都五星级志愿者,北京市孝星,西城青年之星,北京市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创业以及企业战略管理。
张佳鑫: 张佳鑫,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社会工作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委员会委员,主要进行卫星通信、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志愿服务、社会治理、青年成长、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何绍森: 何绍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营造、社区发现等。
隋明哲: 隋明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夕阳再晨”公益中心主管,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感动海淀文明人物,首都5个100最美志愿者,开发“夕阳再晨”《服务队工作手册》《讲师指导手册》《活动实操手册》《科技助老讲义集100讲》等标准化材料。
王育: 王育,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及NGO组织管理、城市科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