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对比
在线阅读 收藏

2017年,全球电动乘用车销量超过100万辆。中美两国也迎来了新能源乘用车的丰收年,两国销量之和占全球总销量的七成。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两国对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各有独到之处。本文通过两国新能源乘用车数据分析发现:①美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排名前20的城市有大约一半位于签署了零排放车辆(ZEV)协议的州,这些州签署协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向空气质量宣战的“2+26”个京津冀城市中,仅有4个城市排名前20。②在中国,企业一般在设有总部或生产基地的城市推广得更好;在美国,有实力的企业(如特斯拉和通用)在各州均有不错的销售成绩。③从两国技术路线上看,美国的BEV与PHEV平分秋色;中国的BEV推广比较成功,PHEV处境尴尬。④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较便宜但里程较短的微型BEV,且更喜爱运动型多用途(SUV)PHEV;美国消费者则更偏爱紧凑型BEV,及紧凑型和中型PHEV;SUV在两国都越来越受欢迎。⑤从新能源乘用车的技术性能参数分布看,在美国是由消费者偏好决定;在中国则是由补贴政策决定。中国BEV聚集在纯电续驶里程100km及以上,并以50~100km递增出现车型销量分布集群,在略高于补贴档位边界处出现大量车型销量;PHEV的纯电续驶里程都不低于50km。这种分布极大地贴合了当年的中央补贴政策。在美国,BEV销量最好的是长续驶里程(400km)的车型,如特斯拉系列车型和雪佛兰Bolt;PHEV大多纯电续驶里程低且不享受补贴,却仍受消费者青睐。中美两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不同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包括中央及地方激励政策、可选择的车型和品牌、出行方式、经济状况等。政策制定者应结合这些因素来制定更合理的激励政策,使新能源车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