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的持续转向——对马克龙执政以来法美关系的一种现实主义解读
在线阅读 收藏

本文基于一种现实主义视角,主张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的法美关系,可以以2003年导致法美陷入最严重双边危机的伊拉克战争为截止点,分割为“经典戴高乐主义”和“新戴高乐主义”两个阶段。在“经典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作为修正主义国,奉行“不站队主义”,主要通过挑战和制衡美国霸权,树立和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国家利益和身份认同,历时半个世纪左右。在“新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转型为守成主义国,实质与美“站队”,通过接受和配合美国霸权,同时否定和制衡新兴国家,力求维持法国作为守成大国的影响力和力量投射能力。马克龙是这一“大西洋主义”转向的守护者和推进者。驱动法国精英阶层实现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范式转换的三大结构性因素是:法国对美战略性依赖的深化、欧盟对美不对称地位的深化,以及国际权力分布的去西方化。一个亲美主义的长周期似乎已经到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