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北极地区发展大事记(2018)
在线阅读 收藏

2018年1月 加拿大联邦政府公布了船舶来往于加拿大北极海域的安全和防污染新法规。加拿大运输部出台了《北极航运安全和污染防治条例》,声称制定这些规则是为了将《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或者是更普遍为人所知的《极地规则》引入加拿大国内法规之中。就像《极地规则》一样,加拿大的新法规包括与船舶设计和设备规格、船舶作业和船员培训有关的各种安全和污染防治措施。

2018年1月 由极地地区八个国家组成的北极理事会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由来自世界2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机构向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邮寄了集体起草的信件。信件的作者们一致认为,北极理事会的活动促进了和平的维护,符合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精神。

2018年1月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1月26日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在北极政策方面发布的第一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北极问题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

2018年1月 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1月26日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介绍,在“冰上丝绸之路”框架内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一道在北极地区共建海上商路。“可以与北极国家在协调发展战略方面做出建设性步骤,来通过共同努力促进经过北冰洋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开拓海上经济走廊”。在中国政府声明中指出,“根据立法与相应的调整鼓励中国企业参加这一航线基础设施开发和完成实验性商业航行”。

2018年2月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提出了一项新的原住民权利计划。2018年2月14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下议院宣布加拿大有责任“变得更好”,加拿大政府将在2019年联邦选举之前制定一项新的计划,以充分认识和落实原住民的权利。原住民关系和北方事务部部长班妮特(Carolyn Bennett)将负责这项工作,将在2018年晚些时候推出一个框架,并在2019年10月之前实施。

2018年2月 俄罗斯政府批准启动北纬通道建设项目租让合同。2月22日俄罗斯政府总理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北纬通道建设项目租让合同,该项目是在亚马尔-涅涅自治区建设一条新铁路。

2018年3月 芬兰和挪威就建设北极铁路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据路透社赫尔辛基报道,3月9日,芬兰和挪威就建设北极铁路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该铁路将连接芬兰北部和巴伦支海岸,并将形成一条贸易路线,为沿岸地区带来商业机遇。这条铁路将花费29亿欧元(约合36亿美元),预计在2030年投入使用。它将会是第一条连接欧盟成员国和北冰洋港口的铁路。

2018年3月 北极国家开展海岸警卫队合作。3月15日,来自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俄罗斯联邦、美国、芬兰、瑞典等北极国家的海岸警卫队代表齐聚芬兰的奥卢以探索新的潜在合作领域。在这里将举行海岸警卫队北极论坛专家和领导一系列会议。

2018年3月 2018年3月8~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举行了“极地先锋-18”演习,来自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兵种的约1500名官兵参加了此次演习。为了提高在寒冷天气环境下的能力,部队采用了新的通信系统。

2018年3月 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就扩大北极合作达成协议。双方董事长在上海商讨了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框架内顺利合作的问题,并就扩大相互协作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在北极条件下的运输合作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2018年3月 气象和通信发展领域中的合作成为3月22~23日在芬兰城市莱维召开的北极理事会高层领导会议的主要议题。北极八国和北极理事会6个工作组的专家代表,以及世界气象组织和30多个观察员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据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就会议的主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代表们还继续完成了北极理事会的战略规划工作。

2018年4月 4月9日“北极大学”北极和北方高等学校国际财团董事会会议在雅库特圆满结束。来自北极七个国家的代表讨论了组织的未来及最近几年的发展战略问题。会议讨论了“北极大学”的发展战略问题,并与雅库特政府签署了协议,该协议旨在共同培养驯鹿业、捕鱼业、农产品再加工和其他领域所需的人才,以及大学生和专家的学术机动性。

2018年4月 4月11日,第八届北极物流国际会议在摩尔曼斯克开幕。会议主办方是“摩尔曼斯克大陆架”北极项目承包者协会。会议的举办得到了摩尔曼斯克州政府和相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会议关注的焦点是北方航道发展基本方向问题、北极大陆架物流运输业务组织问题、北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投资问题等。

2018年4月 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在其网站报道,俄罗斯政府已经批准了由该部拟定的草案。这部草案规定了公司为获得北极大陆架底土使用权而进行的拍卖。该草案将呈送至国家杜马,进行首次审议。

2018年5月 监管国际航运的联合国小组决定禁止在北极地区使用重油。在发生溢油事故时,特别是在寒冷的气温下,重油为清理工作带来了特殊的挑战。环保组织虽然为这个决定而欢呼,但禁令成为现实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8年5月 中俄两国正在起草一份关于共同开发北极的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亚司副司长刘雪松指出,“两国相应的权力机构之间在这方面已设立了工作组。有关中俄两国在开发北极领域中合作的备忘录谈判正在进行中。这一备忘录将为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合作提供主要基地”。

2018年5月 瑞典政府支持建设北极小型卫星发射台计划。瑞典高等教育与研究大臣赫莲·海马克·克努特松5月16日宣布,卫星发射台拟选址于瑞典北极航天基地——雅斯兰吉,并纳入瑞典新国家航天战略计划。

2018年5月 5月9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的年度胜利日阅兵式上,展示了一款装备有机关枪的新型雪地战斗摩托,以展示俄罗斯的北极军事力量。

2018年5月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在伦敦举行的第99届会议上批准了俄罗斯和美国根据拟议方案提出的白令海峡船舶通行的联合提案。俄罗斯和美国提出的白令海峡的航运方案和采取的方法是及时和合理的措施,旨在减少发生海上事故和海洋污染的风险。它将使该区域沿岸国家的紧急反应部队更有效地集中起来。

2018年5月 5月23日加拿大和丹麦宣布成立联合工作组以解决北极边界问题。

2018年6月 挪威议会批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投资472亿挪威克朗(58.5亿美元)用于北极巴伦支海Johan Castberg油田的开发。

2018年6月 俄罗斯总统与韩国总统在双边会谈中就交通和能源领域实施“北方”项目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两国总统在克里姆林宫就双方在北极地区进行合作的领域进行了商讨。两国领导人的联合声明显示,两国领导人谈到了在交通和能源领域的项目实施问题。

2018年7月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和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就北方航道管理问题达成协议。运输部保留对北方航道的监管职能,而国家原子能集团将负责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7月 亚马尔半岛的液化天然气经由北极航线运抵中国。有破冰功能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爱德华·托尔号”和“弗拉基米尔·鲁萨诺夫号”从亚马尔半岛的液化天然气液化厂出发,经由俄罗斯北方航道航行,已经抵达了中国南通市附近的一个液化天然气码头装卸区,完成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行。

2018年7月 7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授权法案》,将为阿拉斯加的北极地区带来更多的资源。《国防授权法案》有史以来第一次为美国海岸警卫队批准了6艘重型极地破冰船。

2018年8月 英国国防委员会在8月15日发布的《如履薄冰:英国在北极的防御》报告中对北极形势进行了调查。报告指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有所增加,并列出了相关的危险。他们担心的是英国军队在北极地区的有效部署可能资源不足。

2018年8月 中国科学家于北冰洋布放了首套无人冰站系统,标志着中国北极科学观测迈入“无人时代”。无人冰站由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的科学家们布放。布放已经完成,观测数据已经成功传输回国。科考船不在北极科考时,无人冰站的相关观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

2018年8月 据英国《卫报》8月21日报道,格陵兰岛北部沿岸的海冰通常情况下冻得非常坚实,因此被称为“最后一片冰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专家原本认为这里会坚持到最后才会融化。而现在由于暖风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北半球高温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古老最厚的海冰在2018年已经出现两次破裂,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气象专家称这一现象非常“可怕”。

2018年9月 9月5日,国际组织齐聚阿拉斯加,聚焦北极生物多样性。此次会议由北极理事会北极动植物保护工作组举办,该工作组目前由美国负责。该工作组主要开展栖息地研究,追踪本地和入侵物种,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北极地区的环境事务。

2018年9月 9月10日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雪龙2号”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造,船长122.5米,宽22.3米,拥有13990吨排水量和20000英里的海上航行能力。据中国专家介绍,“雪龙2号”破冰船具备很强的破冰能力,能够到达包括北极在内的被厚冰层覆盖的区域。

2018年9月 由于海冰融化,一艘商业集装箱船首次成功穿越北方航道。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称其公司旗下的“Venta Maersk”号于2018年9月下旬抵达目的地圣彼得堡。在俄罗斯最强大的核动力破冰船的帮助下,它沿着北方航道穿过俄罗斯和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然后沿着俄罗斯北部海岸进入挪威海。

2018年9月 格陵兰政府公开宣布,支持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在北极地区禁止使用和携带重油的禁令。

2018年9月 9月30日英国国防大臣宣布了新的北极防御战略,英国国防部认为北极地区的机会越来越多,威胁也越来越多。这一新战略将会提升英国国防部对北极地区的关注。

2018年10月 一艘挂有丹麦国旗的货船成功穿越俄罗斯的北极地区,此次试航证明,由于海冰融化,一条从欧洲到东亚的新贸易航线可能得以开辟。

2018年10月 俄罗斯邀请印度加入俄罗斯在北极的能源项目。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俄印商业论坛结束时表示,俄罗斯欢迎印度公司参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大型能源项目。他指出,液化天然气供应领域的合作项目变得更具有战略意义。

2018年10月 经过几年的谈判,2018年10月10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冰岛、日本、韩国和中国9个国家和欧盟在格陵兰岛正式签署了《防止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北冰洋中部公海大部分地区将禁止进行商业捕鱼并且禁止进入由于海冰消融而新出现的大片海域。

2018年10月 韩国总统文在寅于2018年10月20日正式访问丹麦。丹麦是“全球绿色目标伙伴2030”倡议的参与国。文在寅与丹麦总理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进行了首脑会谈,之后发表了共同声明。在此次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包括极地研究以及无人机在内的自由移动体开发领域的谅解备忘录。

2018年11月 《北极年鉴》(2018版)聚焦北极地区的中国。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角色是最新一版《北极年鉴》的重点,该年鉴由北方研究论坛和北极大学联合编制。

2018年11月 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启了将阿拉斯加州的大面积海域开放进行石油和天然气钻探的进程,并于11月15日接受公众对一项钻探计划的评议。

2018年12月 12月7日北极圈论坛在韩国首尔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亚洲与北极的相遇:科学,联系以及合作”。这是第一次在东北亚地区召开的北极圈论坛大会,通过此次论坛,东北亚国家将强化与北极圈国家、北极相关组织和企业间的合作,本次大会将成为各国在北极领域积极对话并加强北极领域相关合作的平台。

2018年12月 俄罗斯联邦的萨哈共和国北极发展部在雅库特创立。该北极发展部将涉及俄罗斯北部地区的综合发展和传统活动的发展问题。重点关注北方航道周围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港口重建和高科技造船厂的建设等问题。

2018年12月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于12月11日发布了《2018年北极年度报告》。该报告再一次阐述了北极的气候变化,包括空气和海洋温度升高以及海冰减少导致的动物栖息地的变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