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Israel and China Take a Leap forward—But to Where?
文章框架:中国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未来10年为中国带来2.5万亿美元的收益,阿什杜德将是中国与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目的港;在访问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内塔尼亚胡和习近平主席承诺在“空气污染控制、废物管理、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和净化以及高科技”等领域加强合作;毫无疑问,仅就贸易和投资而言,以色列和中国之间蓬勃发展的经济伙伴关系,有可能不仅改变以色列本身,而且还会改变以色列对中东其他国家的立场;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在邓小平和伊扎克·拉宾的领导下建交;以色列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但都是新国家,彼此在一年内建立起关系……从学术到旅游、从商业到文化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的关系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正如阿布拉姆斯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一相对突然的飞跃背后,以色列作为创新、创业和研究型国家是实至名归的;以色列利用这一声誉吸引了许多亚洲国家,包括印度、日本和中国;但没有什么比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更能吸引中国的注意;在以色列方面,通过海法大学、巴伊兰大学和特尔海学院的亚洲研究项目,以色列人对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学术兴趣迅速增长。
观点摘要:
1.中国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10年为中国带来2.5万亿美元的收益,阿什杜德将是中国与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目的港。2017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待了两位中东的重要来宾。第一位是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该国的石油供应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前景至关重要。第二位是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与沙特阿拉伯、伊朗或伊拉克不同,以色列是一个没有向中国提供石油的中东国家。尽管如此,内塔尼亚胡的中国之访不仅仅是一个礼节性的拜访,还是一个可以与感兴趣的第三方讨论以色列和阿拉伯关系变化的机会(在其中,沙特和以色列之间日益融化的关系正在发挥主要作用)。此外,这次访问还是对过去20年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和政治伙伴关系之一的认可。
2.在访问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内塔尼亚胡和习近平主席承诺在“空气污染控制、废物管理、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和净化以及高科技”等领域加强合作。该声明还宣布了建立“全球技术中心”以及其他创新领域联合项目的计划,并定期邀请中国企业参与以色列境内的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内塔尼亚胡还表达了对以色列加入中国庞大的数十亿美元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兴趣。引人注意的是,这份联合声明几乎没有提到中东常见的政治问题。相反,内塔尼亚胡真诚地鼓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维护其应有的地位……”他补充说,“我们是你最完美的初级合作伙伴……我相信这是天作之合”。
3.毫无疑问,仅就贸易和投资而言,以色列和中国之间蓬勃发展的经济伙伴关系,至少有可能不仅改变以色列本身,而且还会改变以色列对中东其他国家的立场——尤其是对伊朗的立场。不可避免的是,中以关系还可能对以色列与美国的关系产生影响。但这是天作之合吗?还是另别他论?在权衡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需要深入探讨两国目前成功的贸易和商业交易活动,以及各自的地缘政治议程。当谈到以色列这个公认的初级合作伙伴时,还需要研究其与中国的关系是否会成为一种依赖,以及如何成为一种依赖。这样的变化可能会让中国感到满意,但这会给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带来一种新的脆弱性,一种与其过去成功应对的挑战截然不同的脆弱性。
4.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在邓小平和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的领导下建交。但中国在以色列的投资增长和以色列在中国的业务扩张是过去10年特别是最近几年的产物。例如,2016年,中国在以色列的直接投资额增加了两倍,达160亿美元。在内塔尼亚胡2017年3月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不少于10项双边合作协议,总价值达250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中国可能很快会超过美国,成为以色列最大的海外投资来源国。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转向中国在经济上很有意义。在美国和欧洲还在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和增长缓慢之际,以及当欧洲与这个犹太国家的关系日益受到反犹太主义影响之际,总的来说,亚洲(尤其是中国)似乎是以色列开展贸易的最安全选择。如今,一些以色列人从更广泛、更乐观的角度看待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以华传媒中心创始人、中国丝路集团高级顾问裴则男(Alexander Pevzner)表示:“未来的巨大潜力是显而易见的。”
5.以色列和中国彼此在一年内建立起相关领域的关系……从学术到旅游、从商业到文化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的关系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不仅体现在双边关系上,而且还体现为以色列在亚洲的地位发生巨大变化方面。尽管两国在规模和人口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这种关系是双赢的。有人可能认为,一个深思熟虑的以色列人可能会在比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前稍做犹豫。正如埃利奥特·阿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在最近为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两国如今也不是天生的伙伴;事实上,从“纯粹的规模、人口结构和地缘政治取向”的角度来看,两国看起来截然不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双方都认为这种关系对自身有利——而且双方似乎都急于扩大这种关系。目前有1000多家以色列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其中许多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定制产品。以色列现在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员,该行是一个跨国财团,旨在使中国成为像美国一样强大的全球金融参与者。以色列甚至提出加入上海合作组织(SCO,简称上合组织)的申请。上合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伊朗是观察员国之一。
6.正如阿布拉姆斯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一相对突然的飞跃背后,以色列作为创新、创业和研究型国家是实至名归的。以色列利用这一声誉吸引了许多亚洲国家,包括印度、日本和中国。以色列作为新兴国家的形象对中国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中国经济由国有企业主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国有企业作为主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发展一个强大的、以企业家为基础的经济,他和其他对中国经济未来情况进行研究的人都公开表示希望以色列的创业精神“感染”中国的企业和高管。以色列移动广告公司Taptica总裁哈伽伊·塔尔(Hagai Tal)表示,中国“为了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创新经济体,将尽可能多地学习”,因此,以色列公司“在东方看到了重要的机遇——而这两种方式的交会点正是促成建立这种成功的商业伙伴关系的因素”。两国间的年贸易额现已超过110亿美元,同中国与美国或欧洲的贸易额相比,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比1992年建交时整整高出200倍(与此同时,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仅增长了20倍)。中国投资也积极进入以色列市场,从食品技术、环境和健康产品到电脑和激光领域。2014年,中国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以色列最大的乳制品公司Tnuva,4年后,中国企业复星国际收购了以色列化妆品制造商Ahava。
7.但没有什么比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更能吸引中国的注意了。这股热潮始于2010年初,当时易方数码收购了一家以色列高科技企业。自2014年以来,被中国投资者收购的以色列公司包括TravelFusion、民营健康医疗服务公司和以色列飞顿医疗激光公司。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正在物色以色列初创企业,帮助它们开发新技术,以与谷歌和苹果竞争。中国风险投资的流动并没有停止的迹象。为了推动以色列企业和中国企业合作,双方还定期举办一些联合商业活动,同时双方对研究的兴趣也扩展到学术合作。据以色列媒体报道,2017年5月,阿里巴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带领35名高管访问以色列,目的是在以色列建立一个重要的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4年,特拉维夫大学宣布,其将与中国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研究中心,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太阳能、水和环境技术。两年后,以色列海法大学宣布计划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进行生态学、数据学、生物医学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建设该实验室的所有资金都由中国政府提供。2017年12月,在李嘉诚基金会1.3亿美元的资助下,并在得到中国当地公共资金的进一步支持后,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与中国汕头大学之间的合作以在汕头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揭牌而取得成果。
8.以色列方面,通过海法大学、巴伊兰大学和特尔海学院的亚洲研究项目,以色列人对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学术兴趣迅速增长。中国政府资助的孔子学院是世界各地亲华信息和宣传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都设有孔子学院。丹尼尔·加利利(Daniel Galily)是一名以色列侨民,曾在北京吉利大学教授商科课程。他认为,在以色列和中国日益增长的思想交流中,两国之间存在完美的互补。因此,中国将以色列的创造力和创新融入企业中,而以色列的初创企业和企业家则向其中国合作伙伴学习有关长远视野和劳动力组织的知识。
9.事实上,中以关系比商业关系要深入得多。近年来,中国在世界各地承接了数量惊人的基础设施项目,而以色列是其重要的投资地之一。内塔尼亚胡总理在一年前宣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当时,他和中国高管在阿什杜德为一座造价数百万美元的新海港举行奠基仪式,该港由一家位于北京的港口建筑公司承建。这是以色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港口工程公司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之一。地中海沿岸的阿什杜德是以色列90%国际海上交通的目的地。官员们声称,新港口将增强以色列的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包括中国船只在以色列停靠。阿什杜德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据新华社报道,该计划“预计将通过沿线国家的发展改变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这些国家大多渴望新的增长”。
10.对以色列(渴望新增长的国家之一)来说,中国有非常特殊的计划。中国将这个犹太国家视为更大的中国主导的贸易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带一路”倡议从印度洋和中亚延伸到中东和欧洲。作为建设项目的合作伙伴,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大量可用资金、更短的建设时间、更快的工厂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往往由为此而来的中国工人来完成。根据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中国参与了……在海法开凿卡迈尔隧道,在特拉维夫铺设轻轨,扩建阿什杜德和海法海港”,同时也进入了住宅建筑行业。中国资本在满足以色列需求的同时为中国更大利益服务的一个突出例子是,中国政府参与了所谓的“红海—地中海”项目,这是一条300公里长的铁路线,连接港口城市阿什凯隆(位于阿什杜德以南仅15英里,即24.14016千米)和红海。以色列政府认为“红海—地中海”项目在经济上对国家未来至关重要,其对中国提供有经验的劳动力和大约20亿美元投资的提议反应热烈。然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红海—地中海”项目在其计划在东南亚、非洲、中东以及中国境内建设的高铁网络中只是一个节点,尽管是一个重要节点。
11.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包括从以色列最近发现的近海天然气储备中进口——满足了对资源的需求。至于中东本身的消费市场,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人口众多的国家被视为中国出口行业的目标,从消费品、电子产品到武装系统。以色列以独特的地位寻求第三种资源:既能帮助刺激中国的经济,又能满足中国国防和安全需求的先进技术。2018年8月,中国和中东问题专家萨姆·切斯特(Sam Chester)在接受《外交官》杂志采访时表示,每一种(石化产品、消费市场和先进技术)都“在中国制定的更广泛政策中发挥着作用”。中国显然将以色列视为更广泛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所作所为不同,中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试图避免介入地区冲突——更不用说充当调停者或诚实的中间人了。“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中东符合包括中国和以色列在内的各方共同利益。”为此,中以合作还包括反恐和反海盗行动,以及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支持。中国方面期待以色列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提供先进技术,以确保该地区的工业化和社会稳定——再一次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更大目标为背景,即让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与中国更紧密的合作似乎为以色列提供了维护其自身区域活动安全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