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The Geopolitical Impact of China’s Approach to Fighting Climate Change
文章框架:中国提出了一个名为“生态文明”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议程,而且可能会形成能源市场,以及强化中国更广泛的地缘战略定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了440亿美元;或许中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全球领导地位,能够为它提供一直在努力争取的国际软实力;中国凭借承担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或许仍然可以获得地缘政治带来的回报。
观点摘要:
1.在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四届会议之际,有迹象表明,一些长期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正在放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美国已经表示将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澳大利亚预定不会实现其排放目标;巴西最近宣布明年不会按计划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五届会议。中国显然要逆流而上,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并提出了一个名为“生态文明”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议程,而且可能会形成能源市场,以及强化中国更广泛的地缘战略定位。“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将实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社会价值”的举措,是为了应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和经济快速扩张的附带结果。2007年,生态文明理念首次在政治层面被提出,生态文明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经济、环境利益,这建立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而没有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例如,在中国的生态文明词典中,经常出现用经济价值来描述环境保护的短语,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资源优势就是无价之宝”。
中国的生态文明政策具有发展市场的潜力——这不足为奇。例如,2018年1月,中国的“国门利剑”行动禁止进口24种固体废物,其中包括很多种类的废塑料。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进口了全球2/3的塑料垃圾。该行动旨在通过减少对大量高污染、低端垃圾的回收来改善环境条件。
2.同样,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也有可能对能源行业产生持久影响。2017年,中国成为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领导者,中国的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近一半。全球较大的6家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较大的5家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2017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较上年增长58%,但对美国和欧盟的投资分别下降了6%和36%。中国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了440亿美元。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电气化也可能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并可能影响其地缘政治优先事项。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21年,预计中国将生产全球70%的电动汽车电池。除了减少污染外,中国目前每天消耗1150万桶石油,其中只有400万桶在国内生产。由于中国80%的进口货物都要经过狭窄的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中国历史上一直将此视为弱项,这被称为“马六甲困局”(Malacca Dilemma)。尽管中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可能有助于将这种脆弱性降至最低,但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生产世界58%的钴,而钴是汽车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生的转变可能会让位于能源地缘政治新格局。
3.中国很早就明白软实力的价值。过去10年,中国通过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并建立起一个国际媒体网络,报道与中国正面信息相关的新闻。这一行动的成效一直令人怀疑,但或许中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全球领导地位能够为它提供一直在努力争取的国际软实力。中国奉行生态文明政策,在气候空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到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的成功,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发生了明显转变。中国已经从怀疑是否有必要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转向捍卫多边主义。《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中国在气候领域的领导地位也可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颇有建树的气候问题领导者,以应对当今最重要的全球挑战之一。环境保护可以成为中国应该坚持的一种“价值理念”,所有能够践行这一价值理念的行动,都可以使中国的治理实践合法化。如果中国政府系统能比一个支离破碎的自由民主政府(比如美国)更有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国际社会就更加难以对中国的治理体系进行批判了。
4.中国正处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位置。尽管在过去35年里,中国已经让8.5亿人口摆脱了极端贫困,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少于9000美元,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考虑到“中国到2050年将成为更加强大的国家”,经济增长依然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尽管中国致力于改善环境,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国。问题在于,中国的生态文明政策能否使中国继续实现强劲增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随着这个问题即将得到解答,中国凭借承担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或许仍然可以获得地缘政治带来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