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是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BKS071。课题负责人为潘萍,主要参与人有王郁芳、周爱民、郭小勇、陈飞强。该课题于2013年5月结项,结项等级为“良好”。
1.研究目的
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助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与创新,为当代中国妇女研究提供马克思主义指导,为科学整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正确展开对话交流提供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致力于合理解释与探索解决当前中国妇女解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项目进展情况
该课题的重点是从妇女解放实践与理论的历史发展入手,围绕“妇女解放”的核心问题,在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之阶级学说、两种生产理论、意识形态学说、公平理论、民主理论、契约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与“妇女解放”命题密切相关的重要思想基础上,较为完整地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揭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以及把握这种当代价值的哲学方式与寻求途径。
3.研究成果形式
该课题有11篇学术论文发表,其中6篇刊发在CSSCI期刊上,3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最终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潘萍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22万字)。该书着眼于“解放妇女”的理论使命,对有关妇女解放的道路、途径、方法、动力等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客观分析,对当代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力与实践推动力。
4.研究价值和影响
该课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层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性别意识,在凸显性别立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系列经典结论进行了符合妇女解放需要的分析、评价、诠释与发展,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繁荣;其二,在妇女研究层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唯物辩证的历史分析确立了科学的妇女研究范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的基础上构建出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宏观理论。
该课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进行全省妇联系统干部业务培训的系列基础教材之一,为湖南省妇女干部全面、科学、深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精髓要义,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