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设立“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H045,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为该项目的首席专家,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中华女子学院的部分研究人员参与了课题研究。该项目于2010年启动,2013年完成。
1.项目背景及研究目的
该项目关注女性人才成长规律和相关公共政策。着力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并在政策层面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研究。
2.项目开展情况及研究方法
该研究由四部分组成。一是2010年在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设有“女性高层次人才专卷”,共计获得4324份有关副处级以上党政人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和部门经理与总经理的高层管理人才样本,其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二是进行了150个访谈和3个焦点小组,积累了女性高层次人才的主体经验。三是进行了“2010年全国女性高层次后备人才调查”,共收集5031份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问卷。四是2012年在北京国家机关进行问卷调查,获得2800份调查资料。
项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调研方法,深入探讨女性人才发展的障碍,全面总结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为制定促进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支持性政策找准了突破口,为政策推动奠定了基础。针对高科技领域女性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性别结构不合理和政策制度上存在性别差异等突出问题,通过政策梳理、专题调研、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形成了多项促进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政策建议。
3.研究成果及主要发现
研究发现,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具有“金字塔”特征,越往高层女性所占比例越低。女性科技人才成长既需要遵循科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还需要更加有利的环境才能脱颖而出;对女性党政人才来说,她们需要更为明确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性别友好型的组织环境;女性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能力;女企业家和女性经营管理人才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网。因此,在促进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上,要有制度创新,特别是建立性别友好型的组织环境是女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4.研究意义
该项目围绕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现状,分析阻碍女性人才成长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积极推动改善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如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国资委等部门都对人才培养和选拔进行了性别上的平衡与倾斜,为女性人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