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人口流动对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2CRK026。负责人为牛建林,主要参与人有齐亚强、邢采、李彩娟。该课题2012年开题,2015年结项。最终成果鉴定为“良好”。
1.课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任何一个时期,流动人口的规模、流向与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系统考察人口流动对城乡及地区间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不仅是人力资本研究的重要议题,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和预测区域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该项目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了跨区县人口流动对城乡及地区间人力资本均衡发展的影响。通过搜集和利用最新的关于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本的调查数据,项目重点分析了城乡人口流动以及相应返乡现象对教育和健康资本的配置效应,及其对这些人力资本增量的附加效应。通过实证研究,该项目为了解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本发展的特征和基本趋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2.课题研究内容
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人口流动如何实现地区间人力资本的配置效应,流动经历对流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具有什么样的附加效应,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是否会对潜在流动者的人力资本产生影响,返乡现象对人力资本在城乡和地区间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等等。研究发现,过去30年来,中国人口流动特别是以农村男女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典型代表的城乡人口流动现象不仅直接改变着城乡及地区间人力资本的分布特征,而且通过信息传递、行为示范、流动经历的额外作用等效应,深刻地改变着流入地和流出地人力资本的发展轨迹。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对地区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也呈现时变性特征和性别差异。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人口流动与区域人力资本均衡发展的和谐、可持续性有望不断提高。
3.课题成果
该研究的成果有:牛建林的论文《农村地区外出务工潮对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影响研究》《人口流动对中国城乡居民健康差异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乡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教育的选择性及其变迁》《教育状况对农村居民跨地区流动的影响: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城市“用工荒”背景下流动人口的返乡决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齐亚强和牛建林等的论文《我国人口流动中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教育的再生产:代际传承与变迁》等。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人口流动对区域人力资本均衡发展的影响》。
4.课题/项目的评价、意义和影响
该研究成果对于深刻理解人口流动与各地区人力资本发展的关系、促进人口流动和人力资本的和谐发展、提高人力资本发展效率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研究产生的大部分阶段性成果已在核心期刊中公开发表并被学术同行引用,部分研究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此外,该研究的部分成果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中进行交流讨论,扩大了研究结果的受众和社会影响。牛建林的论文《人口流动对中国城乡居民健康差异的影响》获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