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提升中国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收藏

“提升中国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国际传播发展计划项目(International Program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s)。课题负责人为刘利群,主要参与人有王琴、张敬婕、陈志娟、唐觐英。该课题于2014年4月结项。

1.研究目的

“提升中国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项目,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媒体监测提升中国大众传媒性别意识,促进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探索出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有效结合的路径;了解中国媒体的社会性别意识和社会性别敏感,探讨该指标在中国的实用性。

2.项目进展情况

“提升中国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项目活动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012年11月27~28日,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传播发展计划工作坊。近80位专家学者和媒介从业者参加了工作坊。工作坊采取了主题发言、圆桌对话、专题讲座、业界案例讲座和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内容生动而充实。

2013年1~7月,项目团队开展了媒介监测,监测议题有媒体对“李天一案”报道、女性农民工报道和女大学生就业报道,监测媒体涵盖《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人民网、网易等主流报纸和网络媒体。

2014年4月18日,召开国际传播发展计划结项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和高校的50多名专家学者和媒介从业者参加了结项研讨会。

3.研究成果形式

项目团队翻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两本媒介和性别意识相关的册子——《将天平摆正:新闻业中的性别平等》和《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并在中国加以推广。项目团队基于“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开展了媒体监测工作,撰写了《对中国媒体报道的性别敏感监测报告》。

4.研究价值和影响

该项目丰富了媒介与性别研究的研究经验,开拓了将媒介与性别研究与中国媒介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路径。项目将中国媒介实践作为核心,以媒体性别敏感指标为框架贯穿其中,充分融合了研究学理性和媒介实践性。另外,以工作坊、媒介监测和结项会为体系的项目丰富了与媒介机构的合作经验。

项目的开展受到学界、业界关注,多家主流媒体对项目进行了跟进与报道。2012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妇女报》、《北京周报》以及人民网、中华女性网、光明网等媒体对项目和工作坊的情况进行了报道。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新闻“IPDC Project on Gender Awareness and Media in China launched”对工作坊进行了报道,并重点介绍了项目团队成员翻译的《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及项目情况。2014年3~4月,《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人民网、新华网、网易、光明网,中国妇女研究网、求是理论网、中国法学网、中国甘肃网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等均以不同篇幅介绍了“提升中国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项目结项情况。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