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是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C752008,课题负责人为都岚岚,主要参与人为张玫玫。该课题于2015年12月结项,结项等级为“优秀”。

1.研究目的

作为西方后结构女性主义最前沿的代表人物,美国女性主义思想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在整个英语文学、文化理论界以及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界都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旨在系统研究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思想,尤其重点讨论她提出的“性别述行理论”的含义、积极意义及其在西方女性主义内部引发的争论和困惑。

2.项目进展情况

该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分别对巴特勒的著作加以研读和讨论,梳理和评价了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思想。2014年3月课题组在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召开了“后结构女性主义专题研讨会”,邀请卡迪夫大学批判与文化理论中心的著名后结构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威顿(Chris Weedon)教授作主旨发言,并与参会的国内女性主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此外,课题组还向王宁、汪民安、陈永国、刘岩等国内专家咨询研究中的难点,对推进该项目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3.研究成果形式

该课题先后在《妇女研究论丛》《外国文学》《当代外语研究》《文学理论前沿》《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等刊物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最终成果《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将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6万字)以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为研究对象,集中分析了其主体理论、性别理论和政治/伦理思想,从上述三个方面研讨体察西方女性主义进入第三次浪潮之后在关注焦点和研究范式上发生的转变,这一研究视角把巴特勒置于女性主义的纵向发展历程和横向理论视点两个维度加以考量,准确定位了其在世界哲学史和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作用。

4.研究价值和影响

该课题立足学术前沿,选题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均有一定的引用率,专著不仅梳理和评价了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思想,还对近年来其思想中的政治和伦理转向进行了评价,这对于我们思考和改善战争频发、恐怖主义盛行、民族主义仇恨日益加剧的国际局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课题不仅让国内学术界了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态势,也对思考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性别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巴特勒的性别理论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的视角。而从文学研究的角度而言,巴特勒的理论为研究古今中外文学文本中性少数群体的性别、性欲关系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