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社会性别与性教育能力建设:开发培训教材和培训培训员
在线阅读 收藏

“社会性别与性教育能力建设:开发培训教材和培训培训员”项目受福特基金会北京办公室支持,由云南省社科院社会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与四川省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合作开展。项目负责人为赵捷、胡珍和师振黎。项目周期为2011~2013年。项目实施地点在云南和四川。

1.项目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主要通过互联网、传媒、影视、小说、同伴、家长和学校等渠道获得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内容多样但良莠不齐,有些信息有利于青少年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有些信息则更强调控制性行为;有些内容挑战了社会性别和性刻板印象,而另一些则在强化这一刻板印象。因此,有必要推动更有利于青少年进行自我选择和判断的教育模式,强调社会性别意识,采用参与式方法,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福祉,而其中最能直接帮助到青少年的是学校和老师。

2.项目目的

加强教育工作者对目前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状况的认识,以及其相关的意识和行为与社会性别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参与式工作坊以及组织开展性教育课程的大、中、小学的教师骨干分析研讨现有的具有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教案和教学方式,找出改进的对策,以提升教育者促使青少年享有更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健康生活的能力。项目预期产出为培养一批具有性别平等与性别公正敏感性、能够开展参与式性教育的师资,使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开发适用于当地青少年社会性别及性教育的教材或教案。

3.项目进展

通过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动员;进而通过需求调查和评价,在众多参与者中挑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师作为目标人群;进行需求调查,设计出一系列工作坊的框架和内容。开展培训活动,一是着重弄清楚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特别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及表现,引导参与者对性别不平等观念的传播进行批评性反思;二是学习并强化性教育中参与式理念和方法的应用;三是鼓励骨干教师结合性别平等教育和性教育,研讨和开创新的教案和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强化相关技能与方法,对性和性别教育中的平等问题进行检审,同时审视自身的变化等。另外,在项目活动期间,项目组成员还通过QQ群与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分享和问题讨论等,并根据参与者反映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研究价值和影响

针对青少年的实际状况,如何在教育领域开发有质量的性与社会性别的教育活动,并能够用于普适性的教育当中,该项目在这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培育了一批相关教师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四川和云南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权利和性别平等教育的主流化建设。

帮助中心电脑版